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喜欢盲目攀比 “中国妈妈”成美校园贬义词
2009-04-21 20:12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编辑:木言

  上海妈妈反省:盲目攀比不利于孩子成长

  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成了美国高中生口中的讽刺语,这让不少华裔学生感到烦恼。

  总以别人为标杆

  记者看到,在这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的文章说,华裔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耶鲁,“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以别人为标杆。

  而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 “中国妈妈”在美国学生口中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也有家长反省,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盲目攀比伤害孩子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某某同学多少分? ”这是家住徐汇区的朱女士在校门口见到女儿后的第一句话,“怎么又比你高,下次要超过他。”女儿佳佳原本笑盈盈的脸上愁云密布。从小到大,佳佳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长大,从幼儿园的弹琴、识字、算术到上学后的成绩、教辅书、培训班,每一项都不能落于人后。妈妈甚至为佳佳制作了一张“赶超某某人”的目标卡,贴在书桌上“刺激”佳佳。

  “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不和别人比吗?帮帮我! ”12355热线心理咨询师、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晔萍说,最近,一位大二学生小金走进咨询室求助,自从进入大学后,周围优秀学生比比皆是,小金的成绩始终不理想,让他近于崩溃。

  原来,小金从小在家长“争第一”的要求下长大,“要比别人强”的口号逐渐变成了习惯和行动目标。“只有比别人优秀,他才会快乐。一旦被赶超,就无所适从,自卑、嫉妒和痛苦开始滋长。 ”刘老师担忧地说,类似的咨询案例正在急剧上升,盲目攀比已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越来越多的学生正遭受伤害。

  据本市一项 《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的实证与干预对策研究》显示,妈妈成为亲子冲突的 “导火索”。 在与母亲的冲突上,因学业问题和母亲爆发激烈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列首位。其中,不少被访者指出,最厌烦“攀比妈妈”,让自己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也不必太妖魔化‘中国妈妈’。”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据社科院社会学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本市大多数孩子对父母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若以5分为满分,在与母亲的关系方面,89%的孩子给妈妈打了4—5分,在评价父母的教育方法上,也有86%的孩子给父母打了4—5分,77%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但她也表示,对于妈妈们潜意识里“爱攀比”、“爱包办”的倾向应引起关注。

  “横向比较也有其必要性,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但家长切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假想敌!”市西中学心理老师李秀芬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主张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他们一起开发潜能。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