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迁移两年后的古樟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2010-06-10 14:49

还记得两年前新安江大樟树迁移吗?两年前的4月28日,为保护一棵386岁的大樟树,浙江金润置业有限公司出资330万元,耗时110天实施了大樟树搬迁工程,曾引起境内外媒体和建德市民的广泛关注。大樟树从新安江毕家后村向北平移74米,抬升3.5米,到东入城口安新家。经过两年的养护,目前大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现勃勃生机。

 

记者6月10日上午在新安江东入城口金马中心大楼前大樟树下看到,当时迁移时搭起来支撑树枝的几十根支架基本拆除,只留下两根铁支架,支撑两支大树枝。经过两年的养护,大樟树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叶之间跳跃欢叫,古樟树焕发出老树新枝的勃勃生机。暮春初夏之时,老樟树众多枝头抽出有别于深绿色老叶的淡绿色新枝叶,新枝叶团团簇簇,泛着油亮的新绿,显现老樟树的生机与活力。

2008年迁移现场

自2008年5月上旬迁移到位后,养护专家为大樟树全身建起了喷灌系统,以便向老树提供营养液,适时向根系喷水,发现虫害进行除虫。根据专家的意见,在古樟树根部覆盖了70立方最好的有机肥——太湖泥碳,喷洒了1000斤相当于“人参汤”的生根水。金润置业工程部经理王韩标经理告诉记者,老樟树相当于六七十岁的老人,喷灌系统的“营养液”和泥碳就如同补品,让古樟树强筋壮骨,使古樟挪位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年6月2日下午,70多岁的古树养护专家——上海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虎再次来到古樟树迁移现场察看。徐虎说:“两年前刚迁移过来时,很多根烂掉;两年后促进根系生长的措施已经产生效果,说明泥碳在起作用。”徐总工程师对古樟树迁移感到非常满意。离开建德前,他告诫金润置业工程部王经理,以后泥碳每两年施放一次,以增加古樟树的营养。

相关链接:

   点击进入建德新闻网《关注古樟树迁移》专题(本专题获2008年杭州新闻奖网络奖一等奖)

  事件回放

    2008年,新安江东入城口古樟树搬迁曾一度引起了众多媒体和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这棵古樟树高17米,树干最大直径两米,须三个成人才能环抱;而树冠覆盖面积更是令人惊叹,达到500平方米。经上海植物学会古树研究保护委员会测定,这棵古樟树已经在原址毕家后地块存活了386年。

 

   迁移原因

 

    经勘探发现,古樟树北侧及东侧均为淤泥土质,生长环境日益恶化,树根长期泡在水里导致局部烂根,枯枝与腐洞等现象也有发现。有关专家认为,如不尽快进行保护,古樟树将面临死亡的威胁。

 

   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广大市民,古樟树原来的栖身之地———毕家后地块将规划建设一个购物休闲中心(即金马中心)。一开始,有关部门原本打算采取建筑物避让古树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和保护。根据后来的勘探结果,省市专家认为,采取避让方式原地保护这棵古樟树并非最优方案,最好的办法是整体迁移并抬升,让大樟树活得更健康。

 

   专家的建议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开发商的认同。古樟树迁移保护工作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迁移过程

 

    古樟树迁移的大框架定下来以后,金马中心建设方———金润置业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业移树公司,最终选择了业界最有影响力的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古樟树的迁移保护工作。工程采用“爬坡”移动的方法,将平移滑道设置成4.7%的坡度,使移动与顶升同时完成,将古樟树整体向北移位74米,整体顶升3.5米,从而移到现在的位置。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探根→古树支撑→托盘形成→根坨形成及加固→工作导坑施工→施工滑板及顶力后背→横向顶入钢构托梁→顶推基础施工→纵向隧洞开挖→置入纵向托梁→迁移→托梁抽拔→基坑回填→树体支撑→围护→养护。

 

    为把整棵树连同它生长的土壤环境一同迁移,迁移前先把大树根连同土壤做成一个巨大的塔型根坨,然后用千斤顶顶推根坨,在人工设定的轨道上缓慢迁移与抬升。大樟树连同下面的根坨总重量约5500—6000吨,根坨上口尺寸约25×25米,下口径约28×28米,大樟树中心处深度约为3.7米。根据测算,至少需要1200吨的动力才能推动这个庞然大物。为保险起见,施工单位采用了5台总动力为1600吨的液压千斤顶进行顶推。

 

    施工队从2008年春节过后进驻现场,日夜组织施工。古樟树于4月28日正式开始移动,5月6日下午成功移到了新“家”。搬进新“家”之后,又进行了两年的养护工作。

建德新闻网记者:王庚鑫   范胜利/图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