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居家养老:家门口的“养老院”
2010-12-14 14:48

中午,85岁的陈乾根老人在老年食堂吃完饭,放下碗,用手掌蹭了蹭嘴角的油渍,起身、背手、踱步而出,懒散的倚在了与老年食堂只有一墙之隔的老年活动室的沙发上,和老人们一同观看电视节目,这一幕正是下梓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真实体现。

作为一个正在逐步跨入老龄化的行政村,下梓村和全市大部分行政村一样,大多村民外出打工,年老多病的老人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在如何做好养老问题上,村两委在综合自身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借鉴了各地先进经验后,抛弃昂贵的机构养老念头,开始大刀阔斧的兴办起居家养老服务。

在全村、全镇,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星光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老年食堂蔬菜基地、银龄互助、老年超市等一系列助老养老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举措,逐渐被运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基本的起居饮食生活和精神的慰藉。

如今,下梓村的居家养老服务正在慢慢的步入正轨,各项硬件设施也正在不断地添置当中,下梓村的老人们已经开始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所带来的安逸。

然而纵观全市,8.8万老人,17.2%的人口比重,高出全国、全省乃至杭州地区的平均水平,高龄老人发展越来越快,空巢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然则,超重的养老负担背后,却存在着这样一则及不相称的数据,全市15家养老机构,其中市一级老年公寓仅有一家,而且只有130人的床位,其余14家民办和乡镇敬老院的床位总数也仅不到1500个,为此,在60多名老人才能拥有一张养老床位的巨大压力下,如何才能更快的解决老年养老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物质条件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到来的,“兴建养老院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优良的硬件设施,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服务机制,能让老年人得到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老龄办副主任赵卫军谈到:“然则高额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工期时间,都似乎让养老院的兴建,在迫切的养老压力下失去了现实价值。”

于是,在全市、全社会高度重视养老、敬老、助老事业的助推下,居家养老服务便在我市应运而生,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借助村、社区的服务力量和管理制度下,即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又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我市低端的养老机构,每月每名老人也需要支付至少300元养老费用,然而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居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们,就可以节省下这样一笔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居家养老是在家庭原有的平台之上进行的,在享受到社区服务的同时,还解决了就亲、就近的问题。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在自己习惯的家庭养老,出门有熟悉的邻里,互致问候,拉呱聊天,环境熟悉,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路,闻着厨房的灶烟也能回到家的感觉,就能让老人们心满意足。

如今,在全市范围内,在各村各社区点,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老年活动室、便利医疗服务和相对完善的健身设施,而且在以下梓村为代表的一些示范点中,还突破原有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内容,做着适合实际的创新。

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瓶颈仍未被突破,“资金的限制,服务力量的薄弱是阻碍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单纯依靠社区投入,是难以维系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长期发展。在未来之路如何迈进上,只能依靠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赵卫军说到。(记者 周碧辉)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