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就业“伪协议”签订麻烦多 毕业生签订前应三思而后行
2012-07-05 16:35

眼下,高校毕业季已过,签订就业协议成了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然而,不少毕业生认为签就业协议只是毕业的一道程序,个别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鼓动学生随便找一家单位签订就业“伪协议”。殊不知,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后,麻烦的事就开始了。

小周是建德应届毕业生,因为临近毕业,学校要求上交就业协议书。小周不得不在自己实习的萧山一家单位签订了协议。然而,事实上小周并没有在那家单位工作的意愿,单位也没有挽留他的意思。伴随着就业协议的签订,校方将小周的档案以及户口资料一并寄往萧山人事部门。毕业后,小周回到建德工作,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档案和户口不见了。

小周跑回学校询问,才知道自己的档案户口已从学校寄往之前签订就业协议单位所在地。后来几经查询,发现户口还在学校迁往萧山的途中。因为小周当时只是和那家单位签了“就业协议”,但却没有真正“就业”。由于档案、户口处在两地之间,建德方面没办法落实。之后的半个多月,小周在三方不停地周旋,几经折腾之后,才让自己的档案、户口找到了真正的归处。

许多大学毕业生告诉记者,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就经常鼓励他们出去找工作、签就业协议。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后来他们发现,只要交了签好的就业协议给学校,就可以不用回去上课,而且可以办理离校手续。因此很多不想上课的学生为了尽快离校,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随便找家单位签就业协议,双方商定好不形成任何用工关系。这样的就业协议书,只是一份盖着几个公章的“伪协议”,但对辅导员来说算是完成了“就业任务”。

据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近一两年,我市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伪协议”现象层出不穷,既给人才服务部门统计就业率、出台就业政策造成不利影响,也给学生办理就业手续带来了麻烦,更降低了学生就业的诚信度。这种“伪协议”、“假就业”现象的出现,其根源还在于高校。在大学扩招、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成了学校声誉、教学水平的代名词。一些高校为了把自己的毕业生比较体面地“摆渡”到社会上,鼓动学生与单位签订未就业的“就业协议”。这样的“伪就业”就像化妆品一样,掩饰了大学生就业时的实际困难,后患无穷。

基于此,市人才服务中心提醒广大毕业生要坚持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地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要迫于学校的压力就随意签一份就业协议,要考虑到签订后的利与弊,能不签的尽量不要签。在非签不可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与异地单位签,以免给自己办理就业手续时带来诸多不便。(记者 郑伟林 实习生 徐玉芬)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