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一座文化大礼堂 八支民间艺术队
2013-12-29 16:56

建德三都镇的马宅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大村,今年通过对原有的大会堂进行改建修缮,使之成为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村里有着悠久历史的剪纸队也从村民家搬到了礼堂内。文化大礼堂里一楼是大礼堂和展示厅,二楼、三楼有锣鼓室、文艺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专门场地,礼堂左侧新建了道德文化长廊和农耕文化长廊,形成了集文化、休闲、老年娱乐、儿童教育的文化场所。最吸引人的就是那8支民间艺术队的介绍,一个村里有这么多的队伍在我市还是首屈一指的,确实当得起文化大村的称号。

这些队伍中最有名的就是提线木偶表演队了,这可是杭州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前马宅村村民谢树昌就学的了木偶表演的技艺,四处表演很有名气。现在他的女儿谢林凤已经接过他的衣钵,挑起了表演的大梁。谢林凤跟随父亲学木偶戏表演已有33年。原先演出时只能在村边的桥头自已搭建一个小舞台,遇到天气变化,演出就得停止。文化大礼堂建好后,她的木偶戏舞台也搬进了礼堂。

还有一支队伍是花轿队。抬花轿解放前就有了,民间的婚丧嫁娶他们都是重头戏。现在村里又重新恢复了花轿队,平日里群众结婚也经常请花轿队去帮忙,老百姓往往是车队接亲,接到村头再坐上花轿,一路抬进家,坐着大红花轿很是喜庆。花轿队加上坐唱班和腰鼓队配合吹拉弹唱,那份热闹劲绝对吸引众人的眼球。村里的花轿队还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17度建德新安江旅游节踩街活动,在 踩街活动中表演“花轿迎亲”,在新安江也火了一把。

这些表演队基础就是吹拉弹唱的乐队,村里的乐队就是婺剧坐唱班。婺剧坐唱班在1928年就有了,那时经常到周边各村区演出。解放后,新一代文艺爱好者加入后坐唱班队伍,最多时达到40余人。还曾经改名为马宅婺剧团,经常在农闲时开展文化活动,经常受邀参加邻村的文艺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所以民间文艺活动在村里有着浓厚的基础,现在村里喜欢吹拉弹唱的人还有数十人。在村里的大型文艺活动中,婺剧坐唱班都是后台主力成员。

在解放初期,为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土地改革胜利,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开心的秧歌,人数多达上百人,这一源之于北方的民间表演形式就在马宅村扎下了根。现在秧歌队经常在休闲时间扭秧歌,增添了新农村欢乐氛围。村里还有舞蹈队,腰鼓队,这些队伍集文艺活动和群众健身于一身,很受村民们的欢迎,队伍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除了这些很热闹的队伍外,还有一支很文静的队伍,那就是剪纸,在文化大礼堂里,到处都挂着剪纸爱好者们的作品,琳琅满目、题材众多。既有像春燕筑巢 ,蝴蝶,荷花池里鸳鸯戏水,金猪迎春,金鸡报春,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等传统的题材,也有独生子女,中国奥运等现代味十足的新题材。村里的老人说,贴窗花是村里几百年来,婚嫁迎娶和逢年过节必备的增添喜气的物品。当时,马宅村的中老年妇女都会剪一至两件内容喜庆、寓意祥和的作品。

现在手艺最好的就是程云素了,她的手艺是家传的,现在担负起传承剪纸技艺的重任,一手组织了剪纸艺术队,队员不仅有中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剪纸爱好者应立娟说:以前我们剪起来的作品,都只能在活动的时候拿出来展示,平时只能放在家里互相看看。现在有了文化大礼堂,我们的作品就有地方展示了,我们大家都感到很开心,很高兴。还有一支队伍是特别有意义的,那就是村里的少儿文艺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就是只有5岁左右,但是唱歌跳舞已经是有模有样了。虽然他们的技艺还是很稚嫩,但我们看到了马宅文化有了传承人。

村里这么多的队伍,搞起文化活动来自然是非常的得心应手,每年都要举行春节文化周活动,还邀请其他村的队伍来村里一起表演,这样更丰富文化周的活动内容。村民傅炎炎说,“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内容都很丰富,有歌舞、快板、戏曲,还有木偶戏、龙门棍、踩高跷等民俗文化表演,一演就是好几天,我们村里的春节过得真过瘾,人家各村的老百姓都羡慕我们,过年那时候我们的文化大礼堂那是最热闹的地方。”

通过文化礼堂这个项目的建设,马宅村对周边文化资源整合以及马宅各文化队伍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有这样一个文化礼堂,广大村民节假日赌博少了,大家参与文化的次数多了,为马宅村文化提升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化大礼堂还是马宅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开展最美马宅人评选活动,在礼堂内张贴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好婆媳”、“热心公益好村民”、“清洁家庭”等身边的先进典型。马宅村每年都开展文化周活动,让百姓品尝乡土文化大餐,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村民从台下到台上,从观众变演员,展示当代村风和现代文明。

建德新闻网记者 张京波

责任编辑: 金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