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23省道征迁:“快速”背后的故事
2016-09-06 14:05

用时不到半年,全面完成征迁工作。23省道改建工程的征迁工作,不仅一次次刷新了我市大项目的“征迁速度”,更以抢眼的表现,打造了我市征迁新典范,谱写了一曲征迁的和谐乐章。

23省道改建工程是今年市政府直接投资的最大项目,需征地892亩、征房181幢、移坟202穴,涉及百余户家庭。面对如此复杂繁琐的征迁任务,李家、大同、航头三个乡镇,依靠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理解。

“厚着脸皮做工作”

李家镇23省道的征迁工作,有个自创的“五皮”精神,即“硬着头皮、磨破嘴皮、厚着脸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这种精神,在翁仙红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李家村征迁第1小组的组长,第一次参与征迁工作的翁仙红毫不“认生”。只要见到村民就笑脸相迎、一有空就到村民家中聊家常,这样的工作方式,也给她的征迁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黄强鸿就是被她“软磨硬泡”的方式打动的。

黄强鸿的老房子就在改建省道旁,距离非常近,按照规定必须拆除,但他一直拒绝签协议。自征迁工作开展以来,翁仙红与同事连续上门十多次,黄强鸿却一直“不买账”。与其他征迁户不同,黄强鸿家只有饭点才有人,翁仙红每次都挑准时间上门。6月24日下午5点25分,刚和一户征迁户签完协议,翁仙红看看时间已到饭点,便决定再次前往黄强鸿家中。那天天气比较热,黄强鸿家大门虚掩着,翁仙红等人推门而入时,黄家三人正在吃晚饭。

这一次,翁仙红等人依旧没有直奔拆迁主题,而是耐着性子和他们聊家常,为了不引起他的反感,征迁组主动帮其带外甥女,陪其玩耍。“你看呐,省道征扩建是好事啊,大家都盼望路能加宽,如今快要实现了,再说你那也是附房,你看你这新房子多少漂亮啊。”见气氛稍有缓和,翁仙红开始做其思想工作。看到工作人员如此用心,黄强鸿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态度明显比以前缓和了很多。

“一开始很多村民的态度都不好,反复上门的次数多了,村民们也会慢慢理解的。”翁仙红回忆说,征迁工作时常会面对村民们的“不耐烦”,只有“厚着脸皮上”,工作才能做通。

征迁以来,李家镇像翁仙红这样的工作人员有很多,没有加班费,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但他们却毫无怨言。这样的“五皮”精神也感染了许多征迁户,不少征迁户反映,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这份上了,再不签约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

“一碗水端平”

在征迁工作中,老百姓最怕的就是不能“一碗水端平”。采访中,不少拆迁户向记者透露,最多的担心来自房屋的丈量、测绘、评估等环节,最怕“不公平”“吃政府亏”。

大同镇潘村村民黄登河之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他有根雕的手艺,且“工作室”就在老省道旁,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意。对照原先的拆迁补偿政策,他的“工作室”没有奖励补助,所以,觉得“不划算”的黄登河,一直拒绝拆迁。

如何确保这个过程的公平,如何不出现评估的误差?大同镇请第三方——专业勘测单位和评估公司进行勘测评估。“我们核对了黄登河的补偿评估材料,让专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其房屋再次进行认定,通过专业人员和仪器以及规范流程的操作,重新给黄登河的房屋出具了一份评估报告。”该镇副镇长程小波介绍。

和原先的评估报告相比,这一份报告将黄登河的房子认定为主房拆迁,可以得到奖励补助。如此具有“说服力”的报告,也让一直不愿意拆迁的黄登河动了心。“省道改建是好事,不是不愿意拆迁,就是之前觉得不划算,实在是不舍得。”黄登河告诉记者,这些评估报告都是乡镇工作人员帮他解读的,政府的做法让他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也让他感受到了政府拆迁工作的决心。

“规范化会诊疑难杂症”

征地拆迁过程中有太多个性的问题,被很多一线工作人员称为“疑难杂症”。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规范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拆迁项目的进度。航头镇溪沿村,就是一个典型。

23省道穿梭而过,让这个原本就是集市区的地方更加显眼。该村共有21处经营性住房,住改非情况十分普遍。这些经营的店铺往往是村民谋取利益的手段,一旦征迁导致停业停产,损失很大。村民许年生在省道旁开了一家规模还算大的超市,少说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若按照集体土地进行征迁,所得的赔偿与损失的收入反差太大,导致他迟迟不肯签约。

“我们无法参照国有土地的店面房进行补偿,但又无法完全将其等同于集体土地的性质,所以我们只能从中寻找平衡点。”溪沿村的联村干部陆新荣介绍道,为了及时解决这样的问题,镇里出台了《溪沿村沿街商业性质住房补偿细则》。因切实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细则》出台后几乎得到了95%征迁户的认可。

引发矛盾的还有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误解,陆新荣介绍说,一般而言没有白纸黑字,传到最后就变了样,因为误会而产生矛盾的现象就出现了。“为此,我们专门到府前路学习其阳光征迁的经验,将所有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在陆新荣看来,这样的方式也给征迁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真正签协议只用了2个月时间,56户,这在以前至少要花上4到5个月时间。”陆新荣说, “疑难杂症”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对方式,逐个破解。

(记者 黄冰)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