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这些改革你满意吗?(下篇)
2017-10-25 14:09

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

“有事找平台”,提升基层获得感

随着转型升级的加快,基层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2017年,这些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全国性难题在浙江有了新的破解模式。“四个平台”的核心是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它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

自部署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综治委关于加强县、乡两级综合指挥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做到一屏多用、多网融合、共建共享、协同运转,真正实现社会大治理。同时,从司法、国土、环保、安监、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选配287名工作人员下沉到基层,加强基层治理。

在全面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的基础之上,我市还创新方式方法,着重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社会治理“一张网”。全市共划分为828个网格,配备各类专、兼职网格员1847名,确保信息在一线收集,事件在网格处理。

城乡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模式有创新、有突破,垃圾分类之风渐成

如今,不管是走在城区还是乡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清楚地标着“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已然成为关系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推进“美丽建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之风渐成,全市面上已形成了“户投、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运行处理机制,不少乡镇还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如杨村桥镇,创新开展了“科学划片、合理设点(垃圾收集点)、党员监督、户分户投、分类清运、日日评分、兑现积分”的运作机制;航头镇对党员参加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进行每月抽查考核,考核结果在“航头镇各村垃圾分类红黑榜”张榜公布。

在新安江街道建成区,垃圾分类制度以“有害垃圾”为突破口,以“分类有数据、质量有提升、基本全覆盖”为年度目标,形成“分档推进度、分级发物资、分类保经费”和物业先行、社区兜底的全方位工作模式,理顺层级考核机制、整合部门街道力量、重拳推进分类工作。目前,建成区范围内共设置“有害垃圾”专用收集箱50只,普通“有害垃圾桶”30只,过期药品回收药店20家,“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43只,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有害垃圾”和废旧衣物集中投放点。此外,街道还新增了2辆专用分类运输车。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

成效显著,群众享就医获得感

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到就近的中心卫生院,找上级医院下乡的医疗专家看病。这已经成为我市“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推行后的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全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具体实践,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我市5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与省、杭州市级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周有15位副高以上职称的省、杭州市专家常驻建德,周末还有12名专家在建德坐诊。

市一医院成为三级乙等医院,并成为浙西地区和杭州地区首家通过第五版JCI评审的县级医院,和全国唯一一家通过Himss6评审的县(市)级医院。“浙西国际心脏中心”项目作为全省首批带资金下沉的长效项目,于2016年10月份顺利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结顶,预计2018年可完工;杭州市七院浙西院区2016年8月份正式签约落户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杭州市中医院的大力帮扶下,通过三年努力,中医服务能力从无到有,成功实现转型。

同时,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优质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100%,有效带动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基层医疗服务和特色专科建设方面,启动了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工程,计划通过3年(2017—2019年)的全面建设,明显提高乾潭镇、大同镇两家中心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当地及周边乡镇辐射人口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市域内就诊人次数同比上升3.28%,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免去了辗转各院求医问药的麻烦,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切实的普惠共享。

建立健全“五水共治”体制机制

“河长制”不断延伸,区域水体有人管

今年9月以来,航头镇水利院的傅远辉有了一个“新头衔”——白岭坑水库河长,负责监督水库的日常运作。这也预示着,继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实现沟渠(池塘)全覆盖后,所有山塘、水库也有了当家人。

此次推行的山塘、水库“河长”,是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的一次具体实践。河长们既负责统一指挥水库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又负责辖区范围内的水资源、水域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保护工作。目前,我市所有山塘、水库几乎都竖立了河长公示牌,这一块块职责分工明确的牌子,从机制体制上保证了全市水环境的长效久治,使建德真正实现全域水体有人管。

翻开我市治水篇章,可以发现,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我市实施挂图作战和周例会制,“河长制”不断向小微水体和山塘、水库延伸。据悉,当前市域20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1743条沟渠和1403座池塘已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共清理河道垃圾3836吨,小微水体淤泥95.4万方,累计新增污水管网302公里,我市两次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家中标公司承担全市设施的运维工作,并建立运维考核机制;独流入海钱塘江治理工程,新安江、兰江治理一期工程,清渚港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寿昌江河道治理工程,梅城大坝工程等已具备防洪排涝能力;全市自来水实现全覆盖,群众彻底告别挑水喝的历史。

(记者 黄冰)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