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企业风采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三都伞业:富民之伞锻造集群产业
2010-12-27 13:55

据三都镇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三都全镇制伞企业120余家,年产伞架1.5亿把,成品伞400万把,其6亿元的年产值几乎占据整个三都镇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一把传统意义上的富民之伞,如今在市场的不断锤炼下,演化为了三都镇一大集群产业。去年,三都镇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制伞名镇”。

制伞协会:三都制伞业已走过四十年历史

“三都镇制伞业最早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得三都制伞总厂可是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在那个年代,上千万产值的企业即使在整个建德也并不多见。”建德制伞协会会长万成富告诉记者,虽然制伞总厂后来最终破产改制,但它却为日后三都镇伞业的蓬勃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

1992年,以生产成品伞为代表的三元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企业的组建宣告了三都制伞业正式迈入成品伞时代。尤其是到了2000年,为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该公司把生产“千岛湖”牌系列中高档伞作为企业的产品定位。

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趋于成熟,三元伞业不断寻求发展机会。在销售途径上,三元伞业把目光转向了目前流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借助阿里巴巴和中国供应商网等网络平台,三元伞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企业负责人殷文斌满怀信心告诉记者,随着国际市场对伞业的刚性需求,三都制伞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原来前不久,三都制伞协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首届伞用配件、面料采供集会,会上传出的准确信号是,目前伞业国际市场基本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今年三都很多制伞企业订单多得接不过来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可得到验证。

另外,从某种层面来说,三都的制伞业,不仅为三都培育出一大富民产业,更为三都众多投资业主掘得了第一桶金。因为三都目前很多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得益于原先从事制伞业的积累,很多原来依靠制伞业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后期又把资本投入到其他领域,从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大了三都工业的规模。万成富这样告诉记者。

三都工办:三都伞业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三都目前各大制伞企业基本实现了流水线机器作业,但最后的伞面与伞架的缝合仍需手工制作,无法以机器代替。而三都制伞有个特点,那就是最后一道伞面缝制工艺是在千家万户中完成的。制伞企业往往是把加工好的伞面和伞架让当地农民加工,然后回收、检验包装后销售。

三都镇工办主任何海斌告诉记者,缝伞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工具,一根针、一根线就可以在家操作了。每天一大早,附近的农户都会去企业里拿伞面和伞架回去加工缝制,在许多楼房的院子里,坐在椅子上低头手缝制雨伞的村民,常常成为三都许多农村的一景。

据三都制伞协会统计,三都镇制伞企业直接从业人员约有6000人,缝制人员约6000人,所有从业人员几乎占到三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更加难得的是,接下这个手工活的人中,大多是社会闲散劳动力,或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有孕在身的妇女,或是一些没有固定职业、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缝制伞面为他们解决了就业出路,增加了收入。

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三都制伞业绝对是当地的一大富民产业。

制伞企业:制伞业整条产业链正在形成

过去由于受制于三都的地理区位条件限制,三都制伞业始终处于一个波浪形的发展态势。

对于这样的现状,三元伞业的老总殷文斌最有感受。在三都大桥没有建成通车之前,三都伞业发展受到了明显制约。当时生产制伞的所有原材料的进出都需要轮渡,运输费用偏高不说,而且很多客商听说三都竟然是这样的区位交通条件,最后甚至都不愿到三都来发展,殷文斌为此还损失了不少业务。

后来随着三都大桥的通车,尤其是杨梅公路的建成,三都的伞业明显跟着受益。特别是近几年来,三都伞业不仅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而且伞业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三元伞业为例,该企业生产的成品伞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下游企业或村民为之代加工,当这些部件全部回归到三元制伞后,经过最后的加工就可变为成品伞,并进而走向全世界各地市场。

殷文斌告诉记者,在制伞业的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其他产业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如今三都制伞业所有生产雨伞的原料和配件都可以在三都镇内配齐,根本就不需要到外地去选购。(记者 胡晓坤)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