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活动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资讯·活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小鬼当家 我最棒
2012-11-21 16:46

 

  三河小学留守儿童技能大赛见闻

他们是一群父母不在家的孩子,他们心里有许多奇怪的小念头,他们心里有许多小秘密,他们很想找人说说话。他们有时会有些小偷懒,不洗脸不刷牙;他们有时会有些小调皮,干些小坏事;他们有时会克制不住自己,看好几小时的电视……他们渴望受关注、他们渴望有朋友、他们渴望被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无奈,有些心酸,但他们也有很多优点,独立、懂事、会洗衣服、会做饭……

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父母不在家,这儿就是你们的家

手心相互搓五下,接着双手交叉搓洗指缝,再用指尖搓洗手心……11月20日上午,大洋镇三河小学的100名留守儿童在学校操场上列成小方阵,给家长、同学们演示了刷牙、洗脸、洗手等日常行为习惯。一年级的小家伙拿着牙刷,按照老师的指令外刷刷、内刷刷、平刷刷,用娴熟的动作、完美的表现,向老师、同学们证明了“我能行”。

三河小学有25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00多名,这些孩子大多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多数对孙辈溺爱,对他们有求必应,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有效地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于是,一部分孩子偷懒了,在家不洗脸不刷牙;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作业经常拖欠,甚至抄袭、不写;看电视没有节制,还乱花零用钱等等,爷爷奶奶对他们的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

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三河小学的老师们都看在眼里。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信念,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三河小学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洗脸、洗衣、叠被等基本生活技能指导,并开展了百名留守儿童一日生活技能大赛。

当天,孩子们除了集体演示,还按低、中、高三个组别进行了系鞋带、穿衣服、叠被子、包饺子、果蔬拼盘等个人比赛,老师和同学们将手中的“笑脸”献给自己心目中表现最好的孩子,最终,孩子们将凭借笑脸个数决出一二三等奖。比赛时,场外观看的家长和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呐喊助威,操场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和欢笑声。

除了生活技能上的帮扶之外,三河小学对于留守儿童予以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学校采取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多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孩子刚踏进校园,就能体验到学校的游园活动、心理辅导等活动,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学校从面上、个体上了解每一个孩子之后,会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定期跟踪掌握孩子的动态发展,并从心理、经济、生活、学习等多方位建立帮扶体系。比如教师跟学生结对指导学生作业,企业和学生结对进行经济资助,并定期评比“十佳优秀留守儿童”,树立典型榜样,激励留守孩子等。

校长胡志丰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长效的机制,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父母不在家,这儿就是他们的家”的温馨感受。

傅晓岚 13岁 六年级 最好学的留守明星

左手手心摊一张饺子皮,中间放点馅,再捏紧口子,一个饺子就这样诞生了。虽说傅晓岚是个男孩子,但包饺子这活难不倒他,他包得既快又好看。“我在家里也会帮忙包饺子,今天比赛我们得了六个笑脸呢!”傅晓岚说这话时,有些腼腆。

上幼儿园时,傅晓岚的父母就去湖州打工了,他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上了四年级之后,傅晓岚开始住校,周五一到家,他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父母,“妈妈,这星期学校考试,我考得还不错……”傅晓岚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因为他们只有过年才回家,而且呆几天就走。不过,父母回家还是傅晓岚最开心的事,他们会给他买好吃的,会买玩具给他,他还可以跟爸妈挤在一张床上睡觉。

傅晓岚很懂事,他知道父母是缺少文化才外出打工的,因此在他有这样一个信念:只有读好书才能走出落后的山村。于是他发奋地学习,“我知道,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是为了我和姐姐好。”懂事的傅晓岚从未埋怨过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

郭晶锦 10岁 三年级 最能干的留守明星

小个头,短头发,瘦瘦的脸庞,说话声音特小,见到陌生人还脸红,就这样一个小身板,在家里却是个十足的小大人。帮奶奶照看弟弟,教弟弟写字,帮奶奶烧火、擦桌子、扫地、洗碗等,这些家务活对10岁的郭晶锦来说,驾轻就熟。

郭晶锦的父母在她上幼儿园时去了杭州打工,妈妈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爸爸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每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是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和一个三岁的弟弟。奶奶身体不好,照看弟弟都有些吃力,于是体贴的郭晶锦扛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她每天只有一元零花钱,这一元钱她只在口渴的时候买瓶水喝,零食她从来不动念头。

在家里,郭晶锦是一个懂事能干的乖乖女,在学校里,她更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从一年级起,她就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课堂上,她永远都积极踊跃举手发言,课余时间还会帮助班里的后进生。

俞恩浩 6岁 一年级 最勤劳的留守明星

“我在家一天能串50个喜糖袋子。”在系鞋带、穿衣服和整理书包等比赛中得到了低段组一等奖的俞恩浩自豪地告诉记者。

原来,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小恩浩在家就是一个生活小能手。一手带大他的爷爷说,小恩浩刚刚满月的时候,他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看他。去年,小恩浩的爸爸被查出患有尿毒症,直到现在都住在医院,家里的负担突然加重。令人欣慰的是小恩浩从小就很懂事,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平时还能帮爷爷干一些农活,读幼儿园时就会帮奶奶做一些来料加工的活,串糖袋就是他最拿手的。

“扫地是我干得最好的活。”小恩浩认为在他会的所有家务活中,扫地干得最棒。在班里,他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总能和同学们玩到一块去。

采访后记

在活动现场的一块签名寄语版上,记者看到了孩子歪歪扭扭的字,他们大多写着:“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但也有这样几句话直戳人心:“爸爸妈妈,不要再出门打工了。”“爱是什么?”“我把妈妈借给你。”我猜想,这些话大概是孩子们心底真正的想法。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为富足的生活环境,也有部分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变得更坚强懂事,但留守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在跟学校老师的交谈中,记者窥探到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孩子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自闭、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等。有老师说起这样一个现象:关于理想,有孩子这样回答,我的理想是打工。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这样回答,或许记者不会感到惊讶,但这是很多留守孩子的理想。他们拘囿于一个小小的世界中,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才是他们的归宿,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幸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这些孩子。学校、社会已经把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来研究,并拿出了许多好的措施,比如开设留守儿童之家、给留守儿童找代管妈妈等,尽最大可能让留守儿童找到父母和家的感觉。

(记者 方仙 实习记者 陈姿言 弓晓红)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