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活动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资讯·活动

微信扫一扫分享

驰而不息扬正气 久久为功抓作风
2016-12-26 16:54

——十八大以来我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元旦春节将至,‘四风监督’随手拍活动开始了,欢迎广大市民朋友通过微信向阿正提供相关线索。”这几天,市纪委又通过“廉洁建德”微信公众号向市民征集干部“四风”问题行为的“随手拍”了,围观市民纷纷点赞:“这是给干部套上‘紧箍咒’,方便老百姓随时监督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扭住八项规定这个作风建设的“牛鼻子”不放松,让铁八条落地生根,让“四风”无处藏身,党风政风、社风民风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陋习远去,良俗蔚然成风

刹住吃喝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成立了“纠四风”明查暗访小组,分别到饭店、农家乐、旅游景点检查公款吃喝等情况,通过税务后台数据库检查公款消费,均没有发现问题线索。“前几年这样的暗访总能发现几条问题线索,也有党员干部因此被问责。”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八项规定推行以来,我市规范了公务接待标准,要求市级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到偏远乡镇执行公务活动,确因工作需要无法回原单位就餐的,可由接待单位提供食堂快餐,不得设席接待。一位乡镇领导感慨道:“部门原来下来检查工作,吃好喝好陪好很重要,‘中央八项规定’给我们乡镇干部减压了。”但在高压反腐态势下,仍有部分干部继续顶风违纪,公款吃喝禁而未绝。某街道一市管干部以单位同事工作调动为由,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从面上看,现在‘四风’问题得到了明显遏制。但我们不能放松,要警惕严防隐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管住车轮子。“车改三年,开私家车上班下村已经习惯了。”离市区最远的钦堂乡一位干部说。如今干部不管是到村里办事,还是到市里开会,都是自己开车或坐公交,或骑车出行。2014年我市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市纪委出台了《建德市公务用车制度若干纪律规定》,并在161辆公车(有统一执法类公车标志的除外)的前后挡风玻璃上都张贴了“建德公务用车”统一标志,标志上还有监督举报电话。同时规定公务用车一律实行定点停放,严禁停放在居住小区。在群众的监督和交警部门“天眼”的作用下,公车私用无处遁形。某国资公司原驾驶员罗某公车私用,未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制度,还擅自撕毁公车标志,被辞退处理。“公车张贴统一标志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使得公车管理更加规范化。”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杜绝公款游。“2012年以前,业务指导部门每年都安排外出考察,线路安排也会有旅游景点。花公家的钱旅游影响不好,不如请年休假自助游安心自在。”市农业局一位干部说。随着八项规定的深入推进,公款旅游已经成为“过去式”。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我市对因公出国(境)、国内差旅、公务接待等方面都明确了制度规定,并严格执行。每逢节假日,加强对辖区景点的门票、车辆、餐饮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公款旅游。严管之下,仍变相“公款旅游”的,绝不姑息。某街道分管领导带队参加由该街道商会组织的考察活动,产生的旅游费用由该街道商会支付,该分管领导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对此,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表示,在明知某些行为违纪违规,却依然向“旧例”寻安慰,置纪律于不顾,必然受到纪律的严惩。

5年来,市纪委开展正风肃纪检查236次,查处问题415个,实施问责177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30起44人,先后11次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2起38人,清理办公用房507间8710.28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连年下降。

破解“三不”,干部担当干事

连续13年,开年上班第一天全市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参加作风建设大会,市委书记亲自作动员部署。由此可见,市委对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会上视频曝光典型案例,有人汗颜、有人动容、有人警醒;会后,文化引领、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多渠道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三不”问题已成为我市的新常态。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G20峰会服务保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从严落实“监督考核、曝光整改、排名通报、约谈问责”四项机制。2015年,围绕“弘扬拆违治水精神、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主题,紧盯“三不”问题,加大对党员干部深层次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力度,对大洋镇、梅城镇“无违建市”创建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对涉及的有关镇领导、联村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及村干部等共28人分别做出党政纪律处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问责处理。2016年,围绕服务保障G20峰会和管党治党责任抓问责,对G20峰会筹备项目推进中党员干部存在的“三不”问题实施严格问责,紧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对“三不”问题的集中、严肃处理,是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政”、“懒政”的极大震慑。

坚持以评议改进作风,开展重点科室(站所)满意创评和政府部门“公述民评”。5年来实现部门单位全覆盖,参评部门用工作成绩作答卷,对于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面接受市民的问政。评议结果在本地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对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转作风、优服务、提效率起到了极大的鞭策和促进作用。市作风办主动走进社区倾听老百姓的诉求,在处理问题上充分利用多部门联动机制,对重点问题全程督查。新安江广场地下停车场重新启用,市区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原来一些“踢皮球”互相推诿的事情都办实了,干部作风改进了,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杜绝“隐形”,让福利在阳光下晾晒。“严禁元旦春节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每逢节假日前,市纪委都会通过短信早打“招呼”、早提醒,及时刹住不正之风。以往在社区经常可见的“烟酒回收”招牌已不见踪影。“原来逢年过节,单位多多少少会发点实物或超市卡,现在都被一一规范了,挺好。”市纪委出台《违反作风效能规定典型问题处理标准》,狠抓刚性执行,确保作风建设“标准更清、底线更明”。某机关单位原一把手通过业务指导对象为单位职工发放补贴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杨村桥镇某村原党委书记等人因套取村集体资金违规发放村干部误工补贴受到留党察看等不同程度的党纪处分。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违规兼职(挂证)取酬、公款旅游、收送“小红包”、借贷(担保)、公款存放、药品回扣等6项整治,约谈党员干部158人,督促409名公职人员退缴各类违规所得375.77万元,4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处分,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市住建局某科室负责人在工程验收中收受企业赠送的“小红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个案例被通报曝光后,市住建局党委在杭州13个区县市率先制定《关于加强城乡建设行业廉洁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下决心向“潜规则”宣战。

5年中,我市从严查处“三不”问题,市、镇两级共约谈党员干部928人,问责3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人。同时,出台并严格执行《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为干部澄清信访问题600余件。2015年全市评选出20名担当有为好干部,干事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恶习远去,新风兴起。以实绩论英雄、在服务群众中见真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不少群众表示,“现在,党员干部工作比以前务实了,说话官腔味也少了,群众办事方便多了。这得感谢中央八项规定,把好干部还给了咱老百姓。”(记者 仰武 通讯员 章菊芳)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