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三农

微信扫一扫分享

白沙魅力“兰花村”呼之欲出
2011-03-18 13:20

走进白沙社区汤加自然村的琳玮园艺场,两栋钢架大棚里的鲜绿兰草,迸发出麦浪滚滚般的生机。望着这片兰草,不由的整个人都宁静了下来。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象征着典雅和高贵。养兰不仅是一种高雅、时尚的活动,更是一个能产生效益的产业。在白沙社区汤加自然村这么一个幽静的山谷里,四位爱兰之人抱团经营起了兰花产业,以此铭志,他们要建一个魅力“兰花村”。

规模养兰,专业合作应孕而生

傅殿亮、郑春林、余志强、何成贤是新安江街道白沙社区的居民,目前各自都经营着一个园艺场,他们四个人都有一段和兰花有关的故事。

就拿郑春林来说,这个汤家自然村的村民,被兰花纯正幽远、高洁淡雅的品质所吸引,从2005年开始,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兰花,养兰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养兰、爱兰的“兰友”,他在和“兰友”的交流中得知养兰还能赚钱,直到自己的一盆精品兰花以3000元的价格售出后,遂萌生了大批量养殖兰花的想法。

郑春林分析了兰花市场,认为现在兰花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层面,尤其是目前城市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兰花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但是自己的能力和规模有限。于是他便和“兰友”余志强、何成贤一起,向白沙社区党组织书记傅殿亮提议,在白沙社区建立兰花专业合作社,以进一步扩大养兰规模。傅殿亮也正有此意,四个人一拍即合。

去年2月,在社区书记傅殿亮的牵头下,四个人在汤加自然村落实了土地,各自承包土地成立了园艺场,购进兰苗,开始大规模养兰。其中,郑春林的园艺场最大,有10亩土地近50万株兰草。不到一年的时间,四个人分别建起了钢架大棚,共种植兰花20亩,近150万株兰花。

以兰会友,大棚养兰,规模经营,就这样,白沙兰花专业合作社应孕而生了。20亩土地,如此大的养兰规模,在我市兰花界当属首位,在整个杭州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

抱团发展,养兰之路越走越宽

走进傅殿亮的琳玮园艺场,映入眼帘的是两栋大棚,大棚里是成片麦浪般的兰草。

在记者的印象中,一般只有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才用钢架大棚,没想到,种植兰花,也用上了这种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只见大棚的上方挂着一排排的喷灌水帘设施,大棚顶棚带有自动遮荫的功能,保证了不喜光的兰花生长得更好。傅殿亮告诉记者,用连栋大棚培育兰花,发展设施种植,可以培养出更多更高品质的兰花。在大棚里还有一个额外设置的小房间,这是精品兰花种植区,里面配有湿度计、温度计和电风扇等设施。

成立兰花专业合作社伊始,就意味傅殿亮的园艺场与其他三人的园艺场抱成了一个拳头。他们四人组建了一个手机亲情网,每天互通信息,交流养花心得。白沙兰花合作社以保护式发展兰花为己任,大量培育普通兰草。他们经常去外出与各地“兰友”做兰花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市场分析,使得自己对养兰更加得心应手。

目前,普通兰草在市场上前景看好,兰花这种名贵的花草已经慢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为了提高兰花的品质,让兰花价值提升,合作社采取了三年“惜售”的经营策略。三年之内,不大规模出售兰草。因为新购进的兰苗,需要三年的自主更新换代才更适合在家里养。而三年的偃旗息鼓,会使合作社的兰花资源越来越雄厚。就拿春林园艺场来说,今年春节前种下的50万株兰苗,三年以后至少会繁殖成100万株以上的规模,就算一株只卖一块钱,园艺场至少也有50万的利润。这三年里,他们还准备从自己的普通兰草中选出几株精品兰花,送到省、杭州市兰花专家那里鉴定,培育出具有“自主品牌”的精品兰花。

文化创意,建一个休闲“兰花村”

步入白沙社区汤家自然村,两岸青山环绕,溪水潺潺,一条蜿蜒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向群山深处。在汤加自然村的群山深处,还有一条古时兰溪通往建德的官道。静悄悄的山谷,悠远绵长,这是一个兰花生长的天生宝地。

傅殿亮的兰花基地在山脚下,其余三人的基地在半山腰中,让兰花依托自然生态生长。在汤加自然村的深处,还有一个水库。身处山谷中,空气格外清新。据说,炎炎夏日里,山谷的温度要比闹市区至少低3度。这是一个闹中取静,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这样的地理环境,给四位养兰人以启发。合作社成立初期,他们就定下了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要把汤家自然村发展成一个集休闲旅游、赏花观草和农家乐为一体的“兰花村”。他们认为,汤加自然村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更何况享有“君子”美称的成片兰花还在这里呢。

四位养兰人都住在山外。现在,他们每天都要去基地里看看自己的兰花,有时还在自己的兰花苑里铺上宣纸,写写书法。他们说,万物皆有灵性,每天去看看兰花,看着她们慢慢成长,别有一番乐趣。(记者 郑伟林 实习生 竺昊南)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