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三农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不恋都市回家乡 子承父业种兰花
2017-02-13 17:04

杨村桥90后大学生沈奇宋凯建起我市首座标准化兰花精品栽培种植园

杨村桥镇绪塘村26岁的沈奇宋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闯荡三年之后,回乡跟随父母从事兰花种植业,建成我市首座标准化兰花精品栽培种植园,开启了创业之路。

沈奇宋凯毕业于上海建桥学院,学习机械设计专业。201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市区中心附近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从此在上海一家公司成了一名新职员,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这份工作,小沈起初觉得还算称心如意,每天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联系,今后肯定会有新的发展。没有想到,到了第二年之后,小沈每天面对着设计图纸与发动机模具,琢磨来思考去,感到工作十分的枯燥,加之每天起早摸黑上班,上海的生活节奏简直太快,让他老是喘不过气来。可每次研发一项新产品的节奏又太慢,短时半个月,长时数个月,心里时常产生矛盾。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忙得时候很忙,加班加点,就连一日三餐也不准时,然而空的时候却闲得很无聊,十分的想念家乡的父母与亲人。

一个人独自在外闯荡,沈奇宋凯觉得自身在上海工作虽然值得自豪与欣慰,可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太高,不如提前找一份新工作另谋出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家人时,父母十分理解儿子多年来闯荡的艰辛与劳累,一个人在外地工作实属不易,该放手时就放手,前行的路就在脚下。就这样,沈奇宋凯前后在上海一呆就是6个年头,他看到了繁华都市,大千世界上海滩的喧闹与迅猛经济发展,告别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驿站,回到了家乡杭州找工作。

结果,沈奇宋凯在杭州找了一连好几个月工作,跑了20多家招聘单位,也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最终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

沈奇宋凯的父母在家一直从事兰花种植业,有一个简易的兰花种植场,至今有着20多年种植经历,家中也培育出大量的不同的兰花品种。可因他们都年过半百,思想观念、种植技术,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在逐年下降,正想着能有一位接班人将自己亲手撑起的这份产业能够传承下去。

2016年4月,沈奇宋凯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市和平广场参加花卉展,当他得知一苗翠丰兰花草,价值高达6万元,这让他一阵吃惊,没想到小小的兰花草要抵过当时自己在上海工作一整年的工资了,这让他感触很深,便提出回乡跟随父母种兰花的愿望。他的父母毅然十分的开心,觉得儿子能回乡创业,既可以继承家人亲手创下的这份产业,又能方便一家人的相互照顾,增添亲情与温馨。

沈奇宋凯决定回家跟随父母种兰花的事被他的爷爷知道后感到十分的遗憾。他爷爷觉得,孙子大学读书毕业,是一名大学生,就得在外工作,回家从事农业要晒太阳,要吃苦,太辛劳了,对孙子选择这条道路都感到很痛惜!沈奇宋凯的父亲却说:“现在长辈们都想不通,都怪我把儿子叫回家来种植兰花。其实从事兰花产业这份职业迟不如早,种植技术、人际关系等可以一边种,一边学,今后不会比在外打工的收入差!”

“什么叫春兰、什么叫惠兰;怎样识别兰花草,如何辨别精品草……”沈奇宋凯像小学生一样,每天跟随父母一边开始建设标准化兰花种植园,一边认真学习兰花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知识。尤其是在建造800平方米的钢架设施时,正逢盛夏时节,他每天与工人一起顶烈日,战高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从一名白面书生的小伙子,却变成了纯朴憨厚的小农夫,短短几个月身体就瘦了10多斤,最终建成了一幢现代标准化的兰花种植园,引进价值50多万元的兰花品种。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沈奇宋凯对所付出的艰辛与劳累,一点没有什么怨言,从中在父母的指导下,还掌握了什么叫荷瓣、梅瓣、水仙、素心等一些兰花种类的知识。“现代农业不靠体力,靠科技与文化。我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如兰花品种的鉴别、鉴赏;学习市场信息、电商、微信等销售渠道!”沈奇宋凯信心满满地说道。

新春伊始,笔者在建德市绿韵兰园看到,在宽敞明亮的钢架大棚里,沈奇宋凯正跟随父母在给兰花浇水。他说:“虽然创业路上会遇到困难与问题,但只要像父母一样,兢兢业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这条路也会越来越宽的!”

如今,哪里有花展、有农业技术培训等信息,沈奇宋凯都会积极参加,不断地提高自己兰花的种植水平和鉴别能力,扩大视野,在营销上通过微信朋友圈、电商等互联网平台,将培育出的优质兰花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准备将父母的这份产业做精做大,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记者 宁文武)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