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下梓“硬板龙”
2015-02-28 15:08

 

下梓村2015年2月17日完成的新龙头、新龙尾

在建德市的东北部有一个知名村落——下梓村,来往交通十分便捷,距离杭州110公里、距离新安江45公里、距离乾潭镇10公里。东与桐庐交接,北与杭千高速出口毗邻,背靠富春江畔。全村由下梓坞、大坞、小坞、对面蓬、亭子边、朱几坞和桐坞七个自然村组成,以中心村下梓坞而命名。村域面积3.52平方公里,耕地500多亩,山林4300多亩,农户283户,人口1027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19870元,集体经济收入80.32万元。是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文明村。从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等30多项荣誊称号。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创建第四届国家级文明村。

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下梓村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妻。妻子怀孕一年,生下一个似人非人、似蛇非蛇的男婴。老族长知道后,召集族中长老,开祠堂,一致认为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把男婴弄死。年轻夫妻不忍心亲手杀死儿子,但又不敢得罪族人,怪只怪自己生了这么个“难蒙”的小“细杆”。男人没办法,狠了狠心,趁着天黑,将儿子放入了村前的荷花池中自生自灭。几天后,女人下了床,来到荷花池淘米浣衣,突见池中有一小孩游到她身边,爬上了池边的石板。女人先是吓了一跳,可仔细一看又高兴起来。原来自己的儿子没死,还张着觜向她讨奶吃。于是女人抱起儿子喂饱了奶。就这样,她一天几次来荷花池看儿子、给儿子喂奶,跟儿子说话,断奶后就喂米饭杂粮。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长成了一条小龙的模样。这消息又传到了老族长的耳朵里,他大为愤怒,于是想出一条计策,要亲自为民除害。一天中午,老族长身藏砍刀,偷偷躲进了荷花池边的树丛中。女人来了,小龙也游到了母亲身边。说时迟,那时快,老族长冲出树丛,抽刀就砍。小龙本能的一跳,跃入池中。可还是迟了一步,小龙的尾巴硬是被老族长生生的砍下了,霎时间鲜血直淋。池边小龙的好友——一只美丽的大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断了尾巴,立即将自己的身体于小龙的尾巴对接,霎时成了一只漂亮的龙尾蝴蝶。这时,老族长还在继续寻找小龙。突然天空狂风大作,乌云翻腾,满池荷花飞旋起来,只见小龙在池中一下长大了几倍盛至几十倍,骤然从池中跃起,带着满池荷花,直向天空飞腾而去。望着逐渐远去的小龙,女人凄凉的连叫了三声“我的龙儿啊”,便昏了过去。自那以后,下梓方园百里每逢大旱,小龙就会前来降云播雨,解除旱情。百姓们为了感谢小龙的恩德,每逢新春佳节就用木板、竹条、绵纸扎成一条条逼真的“硬板龙”,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昔日的“荷花池”,如今的“惠贤池”

下梓“硬板龙”的继承和发展

下梓村扎、舞“硬板龙”的历史悠久,从清朝至今已有300多年。300多年以来,下梓“硬板龙”在睦州、在严州那都是响当当的龙灯。每次龙灯大赛表演,只要是下梓“硬板龙”参赛,就没有第二的。下梓“硬板龙”的技艺是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传到了第11代。下梓“硬板龙”的花样繁多,有桥灯式、板灯式、花灯式;有板龙、纸龙、花龙;有男子舞的“硬板龙”、更有女子舞的“硬板龙”。下梓早些年的“硬板龙”就是将木板、竹条、桃花纸等扎成龙头、龙尾和数十节龙身连缀而成。这样的龙灯在舞灯时一怕下雨、二怕蜡烛起火,因此使用年限较短。聪明的下梓人在总结前人“硬板龙”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细致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硬板龙”。一来使用的木板比先前的更长、更宽、更厚;二来做龙身骨架的竹条换成了钢丝;三来用绸布替代了原来的绵纸和桃花纸;四来把蜡烛点燃改成了LED灯照明。五来龙灯节数起码在百二十节,并可任意的增加和减少节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龙灯的制作成本,但龙灯的使用年限却延长了好几倍。2008年凭借北京奥运会东风,下梓村在男子“硬板龙”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了女子“板凳龙”。下梓的女子“板凳龙”, 小巧灵珑,阿娜多姿,艳丽非凡。整条龙灯一共只有20节左右,一度摆脱了男子“硬板龙”舞龙时受场地制约的局限,很受群众的喜欢。2012年下梓女子“板凳龙”参加杭州第六届“风雅颂”民间艺术展演时获得银奖,得到《杭州日报》头版报道。近几年来,下梓“硬板龙”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声望,这还得归功于龙灯艺人胡宝成。

龙灯艺人胡宝成

龙灯艺人胡宝志在每节新龙身上绘画点睛、书写文字

胡宝成,生于1958年2月,下梓小坞村人,是下梓“硬板龙”第11代传人。他长得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在下梓村也是个“危险象样”的男人。年轻时做过木匠,当过鞭炮厂厂长,箱包厂老板,也当过村长。他最精通和善长的则是书法和美术,中学时得到过张鉴老师(清华大学美术系毕业)的悉心指导,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建德市美术家协会、建德市书法家协会知名会员,建德市胥源书画院副院长。胡宝成年轻时就喜欢钻研,做木匠没拜过师、也没当过徒,书法和绘画通过钻研和摸索更是自成一体。有人说:“机会总是给一些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下梓龙灯第10代传人在众多青年中喜欢上了这位后生,他看中了胡宝成勤奋好学、喜欢钻研的秉性、还有那深厚的书画技艺及木匠技术。1982年,年轻的胡宝成接替师傅扎起了他的首条龙灯。当年,他在大队礼堂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天,完成了一条总长100米、总数60节的“硬板龙”。村里的叔伯们看了都翘起大姆指:“这后生还真行,第一条龙灯扎得真漂亮“。年轻的胡宝成听了村民的赞杨,喜在脸上,心里却在默默的自勉“下次我还要做得更好”。这之后,胡宝成扎龙灯一发而不可收拾,龙灯越扎越多,名气越扎越大,逐渐名杨村外、镇外,市外。三十多年来,胡宝成扎的下梓“硬板龙”,多次应邀参加了建德市和杭州市及省外举办的龙灯表演大赛,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赢得到了很多的荣誊称号。

下梓女子“板凳龙”参加2012年杭州第六届《风雅颂》民间艺术展

2015年2月17日晚下梓村人在村文化中心热情观赏新龙灯

下梓“硬板龙”的特点和特色

下梓“硬板龙”与兄弟村镇、县市的龙灯相比,确实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一、选材非常考究,能将现代文化和科技的一些成果成功的融入到传统的龙灯文化之中。一是在选择木板的材质时都选用硬杂木,对木板长、宽、厚度尺寸都进行细致的推敲和比照,拿捏得非常到位。因为木板太长、太宽、太厚会显得很笨拙,且份量又重。如果太笮或太薄在舞龙灯时则容易发生扭曲和撕裂。二是用钢丝来做龙身骨架。在大部分地方还在用毛竹片做龙身骨架的今天,下梓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用钢丝来替代龙身骨架了。选用钢丝做龙骨身架是下梓“硬板龙”的一大特色,它有硬度还有韧性,既稳固又不易变形和走样,使用寿命较长。三是用白绸印花布做龙衣、龙裤也是下梓“硬板龙”一大特色。白绸布首先是不怕下雨,就是淋湿了也容易干。白绸布加上现代印花技术,那真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白绸布上可以随心所欲的印上各种龙身图案和花纹,也可以直接进行书画点睛,妙不可言。四是选用LED灯来代替蜡烛照明。LED灯代替蜡烛的好处:一来不怕着火,也没有了蜡烛的烟熏火烤,用了几年的龙灯依然颜色光鲜。二来不会熄火,只要电板充足了电,就能用上十几个小时的照明。三来不需点火,只要将移动电源插上UBS就一切OK了。

二、制作非常完美,每道工序都做得非常精细和逼真。

1、龙头骨架是整条板龙的最重要、工艺最复杂的部分,龙头骨架做好了,整条龙灯就完成了80%。首先是素描一辐惟妙惟俏的龙头画像。其次是用钢板焊接一个﹢字骨架。再是用钢丝分别手工扎成龙面、龙额、龙手、龙颈。龙嘴要扎得向前伸、龙口要扎得大开、龙鼻要扎在龙嘴的上方、龙额要扎成前倾、龙手要扎成向上托起。所以,完工后的龙头非常漂亮和逼真,它威武雄壮,气势非凡。龙头长380 cm、宽180 cm、高300 cm。前倾的龙额上戴有一个五环冠,中间环最大,直径有30 cm ,书有一个“福”字。两边各两环略小,从左向右分别书有“风调雨顺”四个字。龙眼珠向外突出,直径有30 cm。龙嘴大张,龙齿外露,嘴内含有一颗红色龙球。嘴长112 cm、宽5 cm、高80 cm。两边龙手上各托着一颗红色龙球。

2、龙身骨架是整条龙灯工程量最大的部分,它需要一节一节的去完成。下梓“硬板龙”龙身是一个拱型龙身骨架。做好一个拱型骨架需要8根钢丝,将8根钢丝用手工固定在木板上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120节龙身,需要固定960根钢丝。每块木板的拱型高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高有低在变化的,总之是离龙尾越近则拱高越低。在拱桥上方还要扎五个棱型三角。在龙身木板的两头再各钻一个锁龙洞,用于联接上下龙身板时便于插入锁龙柱。完工后的龙身每节长200 cm、宽18 cm、高85 cm。其中拱桥长100 cm、宽18 cm、高65cm。

3、龙尾骨架的制作。龙尾的制作相对于龙头来说要简单一点。主要特点是用手工将龙尾扎成一个美丽的“2”字型尾巴,龙尾要向上延伸得长一点,高一点。完工后的龙尾长320 cm、宽52 cm、高230 cm。(通讯员 喻春明)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