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精神家园文明聚,乡村振兴活水来
2018-04-26 14:40

十里春风佛面柔,又是一年繁花季,在建德广袤农村大地上,一座座文化礼堂在年复一年建设提升中,活力焕发,“乡气”四溢。

让最淳朴的乡村文化不断积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住进”百姓心里,让我们的文化地标成为乡村振兴的“会客厅”。在多方力量助推下,128家文化礼堂,承载着党委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正映射出新时代对文化和幸福生活的崭新期望。

守护乡土根脉, 谋早布全蓝图

“世代文章驸马家,长传孝友尚书第”,在大同镇富塘村,宋代吏部尚书胡家的胡氏宗祠被改造成为文化礼堂,这座曾走出20位进士的小村落,用新时代文化礼堂来传承一方好学风好家风。

在大慈岩镇李村村文化礼堂附近的“寿南暴动”纪念馆内,浙江省非遗保护项目李村抬阁的传承人李成每天坚持义务讲解,年近70的老人为乡土文化传承始终不遗余力。

杨村桥镇十里埠村挖掘埠头文化,展陈码头记忆,讲好“千年水道”故事;大洋镇里黄村为关羽后裔,秉持“忠义”教诲,传承先祖遗风;三都镇新和村设立一座特色水文化展陈馆,记录了“五水共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辉煌历程……

在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在基层夯实文化根基,传承人文血脉的重要载体和基地,是延续乡土根脉的“新地标”。

从探索建设到向提质扩面发展,在谋篇布局文化礼堂蓝图中,我市先于省委省政府部署,提出了“建设全覆盖、管理全星级”的建设要求,制定了《建德市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管理全星级”三年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

“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强度投入,是我们打造文化礼堂的基本遵循。”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省委省政府提出2022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下,我们不仅加快三年步伐,力争2019年实现229个行政村全覆盖,而且还将上级的提出的三星级礼堂数量60%的标准提升至100%。

一直以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被视为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号工程”。截至目前,市财政累计投入农村文化礼堂专项资金2300万元,2018年预算资金达3000万元,礼堂建设补助标准也从20万元/家提升到50万元/家。

浸润文明乡风,打造“文化磁场”

穿行阡陌,昔年的宗祠、厂房与校舍,文化礼堂在建德正变为一座座农村文化地标。它不一定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但一定是大家最熟悉、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里,从省城到农村的文艺团队纷至沓来,而汇聚“民星”的村晚则是村民们每年最期待的盛会;在这里,百家宴、敬老宴、金婚典礼、启蒙礼等弘扬传统美德的仪式活动,浸润了基层百姓最朴实的心田;在这里,传承地域文化、展示乡土特色的展陈馆凝聚了村民的精气神。

为最大限度做强做活礼堂,让文化礼堂真正发挥“文化磁场”作用,我市创新制定了“四驻堂”(理事驻堂、乡贤驻堂、干部驻堂、协会驻堂)管理模式和“六品堂”(文体娱乐惠民堂、乡风文明育德堂、民俗文化传承堂、和谐乡村议事堂、党建理论宣讲堂、产业发展展示堂)建设标准。

在探索实施文化礼堂“建管用”一体化的背后,有一群热衷乡土的人才队伍在积极推动。民间藏书爱好者汪国云带着个人40年来收藏的万余册书卷在大同镇开办了大同书院,开启“文化礼堂+书院”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送上知识甘霖;畲族彩带编织技艺传承人雷国香,日复一日向各方来宾展示“飞梭走线”技艺,在高桥村文化礼堂传承畲族文化;80后年轻文艺队队长叶晓玲,为洋溪街道团结村组建了闪亮“民星”文艺团队,她也是团结村畲族婚礼表演最火的“新娘”……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气。有了文化礼堂,村风好起来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据悉,目前全市共开展村级文化展示活动6000余场,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培育星级文化团队110余支。梅城镇龙泉村严州虾灯表演队、三都镇三江口村九姓渔民表演队被评为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特色文化团队。

助力乡村振兴,孵化特色经济

2017年,大同镇管村桥村的文化礼堂门口,立起了一个陶塑大酒坛子,外立面也挂上了酿酒工艺牌子。在这座拥有100余年酿酒历史的村落,文化礼堂在弘扬土酒文化的过程中也酝酿了产业经济。 村里的酿酒大户吴春根告诉记者,通过文化礼堂的对外展示,如今义乌、上海、苏州等地的客人都过来买酒,生意好了不少。

以礼堂为展示窗口,为产业注入活水,这是我市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文化礼堂可以是村民们的精神家园,也能成为特色经济的‘孵化器’。从2017年4月起,我市以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为目标,一年间新建、提升了38家文化礼堂。这一过程中,实施游客之家打造工程是重头戏,即大力推进“礼堂+旅游”“礼堂+民宿”“礼堂+电商”“礼堂+文创”等模式,培育发展新型业态。

和管村桥村一样,文化礼堂的经济之花已在我市各地悄然开放。4月中旬,三都镇凤凰村文化礼堂附近新建的民宿迎来了第一批游客,40余名客人在文化礼堂搞团建,与村民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李家镇石鼓村传承古法榨油技艺,打造“江南第一榨”;寿昌镇童家村打造茗香馆,开设炒茶师培训基地和茶艺展示中心,并将村里的茶叶放到茗香馆中展陈售卖,有效提升了村庄经济。

让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托,五年建设历程,我市稳扎稳打,一路领跑。2014年,我市荣获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并在杭州地区率先推行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2015年,乾潭镇下梓村文化礼堂、下涯镇之江村文化礼堂被评为杭州市十佳文化礼堂。2016年,大慈岩镇李家民俗文化馆被评为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特色文化展陈。2017年,三都镇新和村文化礼堂被评为省示范文化新地标,大同镇富塘村、三都镇新和村、钦堂乡葛塘村等3家文化礼堂被评为五星级文化礼堂。2018年,打造文化礼堂的 “建德经验”亮相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一幅更加广阔的蓝图已经展开,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深化“二四六”模式(两个全覆盖、四驻堂、六品堂),着力提升文化礼堂服务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让精神文明的优良种子在基层结出更美的硕果。

(记者 谢婷)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