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制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社会·法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咱建德的“国保”,你都了解吗?
2013-11-07 13:52

记者走进新叶古村、乌龟洞和西山桥带您感受建德的曾经

在今年国务院核审通过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我市的乌龟洞遗址、西山桥和新叶古村赫然在列,然而身为建德人,咱家乡的这些国保级文物地你都去过吗?你都了解吗?本报记者迈开步子,带您触摸这些建德的曾经。

七百岁的宋代“西山桥”

“梓州胜迹是炉烽,笔架排青接大空。玉柱昂霄丹凤宿,溪边垂钓峙西东,光照白璧山舀日,石渡桥横势跨虹。东坞岭高龙未到,西山山外夕阳红。”这首出自明代诗人翁合老的《梓州八景》在当地的老辈人当中广为流传,这其中的垂钓之溪便是西山下的梓州溪,而诗中所写“石渡桥”便是横跨梓州溪的西山桥。

西山桥位于乾潭镇姚村乡的梓洲村的西山脚下,桥面上刻有“咸淳岁在乙丑”六字,据推算始建于南宋咸津元年(1265),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为条石折边单拱桥,桥墩建在梓州溪两边的岩石上,长18米,宽3.5米,高5.5米,拱桥面用小青石板铺接而成。桥拱两旁杂草丛生,没有精美刻石,没有护手栏杆,桥下清流潺潺,过桥村民三三两两,乍一看,西山桥显得十分简朴而安静。但是到了桥底,仰头一看,才发现这座古桥内大有文章,桥下石拱看似五边形,每边用六根竖向石条顶两根横向石条形成,细数共有38根,中间的横砌条石长短不一,不同赵州桥拱的单一横向发券,也不同于洛阳桥拱的单一纵向发券,自成一派,个性显然。据资料显示,这种折边形桥型始于汉代,流行与两宋,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同形,在梁架拼合联接技术上有较高的力学平衡要求,架设难度很大,在古时候十分少见,而像西山桥这样桥身保存如此完好并且能够研判年代的更算的上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了,在中国桥梁史的研究上是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岁月流逝,西山桥虽然仍旧朴实无华的躺在那里,但是它饱经沧桑的身躯却在历史长河中焕发出了新的价值。

乌龟洞:住着十万年前的“建德人”

乌龟洞位于李家镇新桥村的乌龟山上,1974年冬天,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在洞中80厘米深的粘土下发现了一颗智人类型的右上犬齿,证明了这里十万年前就住着“建德人”。

乌龟山脚下,一门乳白色的牌坊俨然屹立着,上面用蓝色行书刻着“建德人遗址”五个大字,山并不高,乌龟洞就在山腰之中,沿着石板阶梯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洞门口立着以“乌龟洞建德人遗址”为名的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与中国历代建筑风水学一致,乌龟洞坐北朝南,洞口高约15米,深7米。长久以来的洞顶岩石坍塌使洞内形成了1米多的堆积土,上层为紫红色粘土,出土的人类右上犬齿化石是浙江省发现的首枚古人类化石,除此之外还发现了猕猴、猪獾、水牛等的12钟古动物化石;而下层堆积黄红色土层深约110厘米,出土的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中国犀、大熊猫等17种动物化石比上层出土的动物化石时代更为久远。乌龟洞在考古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原始智人活动范围的分布,而且揭开了在浙江省和华东地区进一步开展古人类学研究的序幕。

乌龟洞遗址展厅内,陈列着浙江古人类遗迹图、“建德人”遗址考古发现的过程、古人类生活和狩猎场景和许多考古学家的文章,如果有时间,何妨来乌龟洞看看,寻觅一下原始“建德人”的足迹。

新叶古村: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相比于乌龟洞和西山桥。大慈岩镇的新叶古村则为更多人所熟知。该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距今将近800年的历史。新叶村始祖叶坤在这里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几个朝代的漫长岁月洗礼,生生不息,繁衍出了如今人口三千多的庞大氏族聚落。百年不变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使得新叶古村成了“中国古代乡土文化”的活化石,百余幢历久弥新的明清风格建筑更是使得这里成为了“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来到新叶村,西山祠堂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这座新叶玉华叶氏的祖庙内挂着从南宋到民初的谱系图和历代祖宗画像,是新叶村人的精神归宿。镇西水口旁的风水宝塔“抟云塔”建于明代,现在已经成了新叶古村的地标式建筑,而在塔建成后300年兴起的文昌阁,是古时候当地人祈求文运的清式阁楼,阁顶供奉文曲星君雕像和孔子的圣者挂像,代表了农耕时代叶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

来到新叶村,赶一赶“三月三”的庙会,走一走乡间的羊肠小路,与村里人聊一聊他们的过去,你会发现,历史是这样的触手可及。

(记者 应梦涛)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