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制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社会·法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南下打工十年,财富增长万倍
2015-03-01 19:06

更搂街道邓家村,是个山多地少,物产贫瘠的地方。1965年9月,邓樟林就出生在这个山村里的一户普通农家。

1983年10月,18岁的邓樟林参军入伍,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出农门。可是未曾想到,刚入伍两年,他就赶上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裁军,邓樟林的军旅生涯被提前画上了句号。

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如果按照通常的人生轨迹,邓樟林也许只能像村里的父老乡亲一样,面朝黄士背朝天地干一辈子农活。但走却走上了一条在当时看起来有点离经叛道的路。

在时,改革开放没几年,即便是在最先开放的东南沿海地区,自行车也还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但邓樟林硬是铁了心,借钱买了一辆西湖摩托车。靠着这个行动便捷的交通工具,他在四里八乡做起了茶叶、猪肉、香烟和水泥生意。

后来,经战友帮忙介绍,邓樟林进入了离家不远的杭州塑料厂,担负起经销部的销售和采购任务。当时杭州塑料厂是仅次于北京燕山塑料厂和上海解放塑料厂的全国第三大国营塑料厂。这个良好的工作平台,成了他事业起步的开始。

走南闯北的营销、采购生涯,不仅锻炼了邓樟林的业务能力,也使得他有很多机会结识新的朋友。1988年,他在海南三亚跑业务时,结识了一位香港老板,两人谈得很投机。香港老板听说他的经历后,盛情邀请他加盟自己即将在深圳投产的新工厂。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渴望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怀着一腔热血和身上仅有的200元钱,邓樟林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到深圳的时候,摸摸口袋,还剩下62元。经济上的窘迫,不允许他有过多的思考。他走进了香港德欧洋行在深圳新办的安达五金制品厂。在主要生产画框的这家工厂,邓樟林依然从事自己的老本行——采购。

当时香港老板要求采购员让供货商先发货后付钱。但要让一家陌生的企业在没有收到货款的情况下,把一车皮价值上百万的原材料发给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凭着苦干精神,邓樟林硬是通过114挨个查企业电话,一个个环节不厌其烦地走访沟通。有时遇到工厂保安不放行,他就在大门外耐心地等待;有时遭到对方怀疑,他会诚恳地掏出名片,告诉对方他也是打工的,大家都不容易,做生意靠的就是一个“诚”字。

为了找到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邓樟林只身跑遍了全国。日积月累,对于国内木材、玻璃等原材料产地的分布和价格的高低,他心里有本具体到小数点的明细账,同时也让他从一名普通的采购员成为一名分管几十个员工的业务经理。

1998年初离开安达厂时,邓樟林的口袋里装着200万元,和10年前他来深圳时身上仅有的200元相比,财富增长了一万倍。

他生产的画框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有了前期的积蓄基础,离开安达厂后,邓樟林马上启动了自己酝酿多年的创业计划。

“从打工开始,我对画框这个行业的前景就非常看好。”

当时他所在的这家港资厂的画框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德国人口才8000多万,但画框的销量每月能达到近百万个。而中国有13亿人口……想到这里,邓樟林的账都不敢往下算了。

1998年1月,邓樟林在东莞投资办了一家生产画框的安达木塑制品厂,并在厂区前面开了一家画廊作为门市部。做采购出身的邓樟林手头并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创业的头三个月,接不到订单的窘境让他头一次感受到市场的残酷。

为此,邓樟林多次去香港了解市场,联系客户。他发现香港市场上流行着一种日本产的儿童智力拼图,在一个精美的塑框内,大小几何板块组成一幅幅卡通画或风景图案,很受欢迎。

事实上,内地也有类似的拼图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远不如日本产品畅销。邓樟林认真分析后找出了原因:一是国产拼图的外包装不如日本的精美;二是拼图的形式单调无框。“有框的拼图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智力,拼好后还可以作为一幅装饰画,挂在墙上欣赏。”于是他开始做拼图产品。

邓樟林从香港买回一套日本进口的拼图框,研究改进后试着生产了6000套有框拼图,然后按每套58元港币直接销售给香港的批发商,这一笔生意就给他带来了20余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在此基础上,他继续改进包装,降低成本,将拼图框的出厂价降到28元港币一套,后来,这种有框拼图产品畅销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小试身手,初获成功后,一个更大的梦想在邓樟林的心中升起:要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欧美市场。

2002年,邓樟林去了一趟欧洲和美国,跑了十多个国家。在一位德国朋友家做客,进门后不看别的,专看人家墙上的画框,居然有600多个,这一发现令他大喜过望,国外的画框市场太大了。

晚上,朋友陪他去逛夜市。在地摊上,他看见了自己厂生产的产品——无边相框,他问摆地摊的,这样的相框一晚上能卖多少?对方说能卖1000多个左右。他算了一下,一个月就30000多个,德国有多少个地摊和超市!他的心情越来越激动,美国的市场就更不用说了。

2004年,有个美国客户向他订购了一批珠宝盒,珠宝盒打磨、油漆等各方面的工艺要求都非常高,虽然厂里的工人加班加点,还是延误了工期。其结果是这笔生意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赔偿客户150多万元的违约金。

按照有些老板的做法,既然付了违约金,就干脆不发货了,把货卖给别的客户还能多少挽回点损失,但邓樟林没有这么做,他还是按约定把货发给了原来的客户,并支付了违约金。

靠着这样的经营理念,不到三年时间,邓樟林的工厂四易其址,每次搬迁都意味着企业的新一轮扩张。到2006年,远大画框有限公司的员工发展到了600多人,年产值也从2000多万元增至上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他的远大梦想正在不断扩张

2006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敏锐的邓樟林预感到自已的“远大”公司将受到冲击。于是,他开始谋求新的出路。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在工厂之外投资一些不动产,主攻方向慢慢转向商业地产。

2006年5月,邓樟林看中了东莞市大岭山一块地皮,决定开发成集步行街和超市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地产。这一想法虽好,但项目推向市场后,反响却平平。邓樟林认真地分析客户需求,发现步行街和超市这种商业模式虽然较为成熟,但东莞已经有很多类似的项目,而且大岭山不属于闹市区,要让这个项目火起来,必须具备一些人无我有的特色亮点。

邓樟林从浙江义乌的老乡那里找到了灵感。义乌有着闻名全国的小商品市场,走进这些市场,你能买到全国品种最为齐全的商品,而且还能享受到比超市更实惠的价格。如果把这一经营理念引入东莞,无疑会给当地人带来从没有过的购物体验。

邓樟林的这一创新,果然在东莞地产界刮起了一阵新的旋风,他的东莞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商业地产推出后,很快销售一空,成为很多市民和打工者周末购物休闲的热门去处。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很多外贸实体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但早在几年前,邓樟林就开始缩小工厂生产规模,保留部分高端生产线和一些技术骨干,使企业保持合理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同时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当全国大量实体企业正经历寒冬之际,邓樟林却已迎来商业地产行业的春天。

尝到甜头以后,邓樟林越发显得自信,他的“远大”梦想在不断发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先后创办了东莞市美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博罗县新大昌汽车修配有限公司和博罗县圆洲义乌小商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2014年11月中旬,邓樟林在广东建德商会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他这几天正在为新上一个大项目而奔忙。据他介绍,在东莞当地有2800余家服装厂、1500多家商户和800多个摊位个体商户,如果建一个交易基地,前景会非常的好。因此,他计划投资3亿元,在当地建设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商品和服装城,吸引服装生产厂家、小商品经营商入驻做生意。日前,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进入报批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邓樟林的又一个“远大”梦想将会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邵珊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