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制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社会·法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好人潘樟友走了
2015-08-10 14:26

    2014年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中的救火英雄潘樟友于8月7日晚上11点10分病逝。8月8日凌晨1点11分,儿子小潘发了一条微信:父亲生病到病逝这段时间,一路坎坷艰辛,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同时也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给我们的温暖。天堂没有病痛,一路走好!

    8月8日下午,得知潘樟友去世的消息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平,组织部等相关领导陆续来到下涯镇江湾村高畈自然村潘樟友的家中,祭拜了救火英雄潘樟友,慰问了潘樟友的妻子、儿子,并给他们送去慰问金。杭州市政府和公交集团、城投集团等相关领导,也来到了潘樟友的家中,祭拜了救火英雄潘樟友,希望家属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地生活,并代表政府送去了慰问金。

    据家人介绍,按照当地习俗,潘樟友的遗体将在家中停放6天,8月13日早上,将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并举办追悼会。

那年夏天

    2014年7月5日下午5点03分,杭州闹市一辆7路公交车毫无征兆地起火燃烧,就在这个生死关头,途经此地的建德下涯莲农潘樟友扔下电瓶车,义无反顾地和其他路人奋不顾身地为公交车上的乘客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潘樟友是这样回忆的,一跑过去就看到车内很多人都在拍窗户喊救命。老潘手里拿着自己的电瓶车锁就去砸窗,锁太轻没用,又从身边一个女生的手上接过灭火器咚咚几下就砸开了钢化玻璃,顺势开启灭火器朝车里灭火。此时,公交车内的乘客朝着砸开的车窗缺口往外爬,老潘赶紧用手把人托出来,这样一下两下三下,老潘一共救出来三个人。当别的路人砸其他车窗救人的时候,老潘和另外三个人轮流用灭火器喷向着火点控制火势。直到大火被喷灭,他们检查车内没有人后才回家。

    回到家,老潘满身都是灰,手上还粘着烧焦的皮,还有很多血,洗完澡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手臂上很多处被破碎的车玻璃划破了。

    在事后的媒体采访中,市民才发现,原来潘樟友是建德下涯的莲蓬种植大户,每年的6月下旬到9月都要在杭州卖莲蓬和鲜花,而且他的身影早就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

    后来有记者问他,当时有没有想到,汽车会爆炸出危险?他说,当时没去想这个事情,其他人也不会想到,那时大家都顾着救人了。现在你们提起我才想到,当时也很危险,不管怎么样,下次碰到了我照样会冲上去的。我是觉得人总是要死的,死也要死得英勇一点。

好人老潘

    7·5公交车爆燃事件后,好人老潘就这样慢慢地通过媒体被杭城市民知晓。

    潘樟友的儿子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小潘。小潘对于父亲见义勇为甚至因此负伤的经历十分淡定。他说,几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父亲送货回来,见到了一位修空调的工人从3楼跌落卡在1楼和2楼之间,因为距离地面太高,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父亲过去顺着保笼往上爬,然后和一个街道干部一起把工人救了下来,不仅送到医院,还拿出卖莲蓬的钱,帮工人垫付了医药费。

    老潘做好事有些时候未必也有好报。有一回他骑电瓶车送货路上,看到一个老太跌倒在路上,扶起来后老太非要说是老潘撞的,拿了他200元钱。回到家里老潘有些郁闷,但是觉得下次遇到了还是会管、会扶。

    媒体的每一次采访,总能发现更多的助人事例。在村里,潘樟友是出了名的好人,无论谁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以至于,村里老人遇到困难也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他,下雨的晚上家里漏雨了,有人生病急需送医院,也会找到他。

    村民们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的时候,走的都是一条古道,每年清理古道两旁的树枝和茅草成了他每年都要做几次的义务劳动。后来村道拓展为水泥路,可以开车了。他的微型面包车里总是带着把菜刀,村道旁有树枝、茅草影响了道路,他就顺手修理掉。村民们有红白喜事,他肯定会去帮忙。村里有几户困难的老人,他每年都会去看望,给他们带去些油、米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谁家里有人生病了,他也会资助点钱。老潘喜欢做好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2013年他入了党,2014年下涯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时候,全村51名党员,他得了50票。7月1日,镇里刚刚表彰了他,7月5日,他就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成了救火英雄以后,各级政府给了他很多奖励,拿到这些奖金以后,老潘就回到村里分给了那些困难的老人和一位因为兔唇需要做手术的孩子。他说,虽然我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们的日子好过得多,我拿出些钱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是应该的。

 

    老潘总是说,我觉得共产党员就是要多做好事。我也没多少文化,也没多大能力。就是能做多少好事就做多少好事 ,我自己平时就是这么做的,能帮助别人多少就帮助多少。我觉得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群众白天能看得到,晚上能想得到,有了困难就会来找你,这样才像个共产党员。

抗争病魔

    去年10月25日,老潘因为长时间胃难受,到医院就诊。经检查,他患上的是胰腺癌晚期。这是被称为“癌症之王”的病,大部分的人存活期都不会超过六个月。

    消息传开后,社会震惊,好人老潘啊,现在轮到大家来关心你、帮助你。

    躺在病床上,老潘和记者说,我50多岁了,土埋半截儿的人,儿女长大成人,懂事孝顺,没什么牵挂。唯独放不下村里那些多年来一直照顾着的老人,我走了之后谁还来继续照顾他们呀。我对不起的就是岳父岳母和我亲爱的妈妈,希望将来儿女以后多去孝敬他们。

    老潘生病以后,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他。去年11月11日,老潘从北京看中医回到杭州,住进了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解放军为老潘提供了免费的最先进的设施——射波刀的治疗。治疗后,他回到了家中,每天用北京专家给他开的中药调理

    今年3月,老潘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其实,他的癌细胞已扩散,身体迅速消瘦,体重降到不足100斤。老潘病情恶化的消息传出以后,社会各界都给予了他最大的关心,大家纷纷为他捐款,希望能够帮助他战胜病魔,他的病房里每天都有来看望他的群众,还有很多从杭州赶来看望他的群众。他自己村里的那些老人们都结伴到医院来看望他。市领导和杭州市的领导也都来医院看望他,给他送来慰问金。

    在最后一个月里,老潘人非常瘦弱,无法进食,主要靠输营养液和输血维持,但是人一直很清醒。8月4日,记者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写遗言,在哥哥和女婿的见证下,他把自己的后事操办的细节都仔仔细细的写下来。其中有一条就是把群众捐给他的善款,用来帮助村里那些困难的老人。

    就在这天,下涯镇里的干部来看望他,告诉他成立了“潘樟友服务队”,要求全体党尽进自己的能力为周边的群众做好事,把他的精神传递下去。

    就在这天,老潘精神很好,还和记者说起了2008年初的那场大雪。他说,那几天雪下得非常大,村里的路都被厚厚的雪盖住了,他在家里看到了想出去的村民,骑着摩托车都翻到了沟里。他觉得这样不行,大家没法出门,而且那天村里还有一户人家要办喜事,于是他拿着铁锹和扫帚出去扫雪。一边走一边叫“大家都出来扫雪”,哥哥最先出来,后来其他村民也都带着工具出来扫雪,很快全村的青壮年都出来了,把2公里长的村道上的积雪扫干净了。他说,大家都有做好事的愿望,只要有人带头,群众都会跟上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像一面旗帜,带领群众做好事。听着他神情飞扬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和他交谈,最后一次听他讲他过去的事情。

    根据老潘愿望,他希望最后的时光能在家里,8月7日老潘出院回家。7日晚上11点10分,潘璋友同志在家中安详地去世,告别了他的家人和那些长期关心他的人们,还有他一直牵挂的村里的困难老人。(记者 张京波)

【编后语】建德好人托起城市文明

    拥山之德,怀水之智,半城江雾半城山……建德是一个美到骨子里的城市。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编外社工严东明、乡村图书馆的守望者叶荫昌、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的金忠华、谱写生命礼赞的郑卫军、江边的“电影放映员”蒋建平、心系留守儿童的退休教师吴庭槐、退休不松劲的“老三农”许金标、连拦六辆车也要救人的养路工人黎国忠……一个个默默无闻的草根人物,逐渐汇聚成闪耀道德光芒的“好人”群体。

    建德好人行善的背后,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瞬间,体现的是朴实无华的价值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播力,令广大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学。这种“好人”的力量,渗入城市的“精气神”,在建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应,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由旁观者变成践行者,使“好人”成为社会常态。他们用平凡的坚守,丰富了“好人”的内涵;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从好人潘樟友,到潘樟友服务队,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带动全社会托起了一座文明城……当“好人”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它已经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城市品牌了。他们的名字,如同一盏盏灯,照耀着这座城市,也为我们每一个人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