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举报中心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建德新闻网>建德网视>私房话

微信扫一扫分享

06/06我想让你们的未来变得更好

我想让你们的未来变得更好

06-06 17:30

汪国云,建德李家人,大同书院创办者,杭州市十大“藏书人家”。提及创办书院的初衷,其实跟汪国云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1978年,汪国云去河北当兵,由于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农村,读书条件较差,让汪国云的心里一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于是,到了部队,每当空闲时,汪国云便会一头扎进部队里的图书室,各种书籍都是他的热爱和兴趣。图书室的书籍看完了,他就开始买书看,部队6年,汪国云每月6元的津贴大都贡献给了书店。退伍回来时,他带回家整整三大箱,近千册的书籍。

1983年,汪国云通过考试,成为了大同镇的一名人武干部,1991年,他又被调到机关单位工作。2010年,汪国云退居二线,他开始考虑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汪国云说,这么多年来,自己热爱阅读的习惯一直都坚持着,甚至买书成瘾,不知不觉中,家里的藏书也有了近7000多册。于是,他想退休后,在老家找一两间房屋放置书籍,闲暇时可以跟有嗜书的三五好友相聚在此,品茗论道,谈书、谈文化、谈读书心得,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可让汪国云没有想到的是,书院开办后,每周日都会吸引很多当地的爱书之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更是将书院当成了课外休闲的最好去处。

汪国云说,农村的孩子不能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在这里,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种隔代照顾和教育,多了一份宠爱和溺爱,少了一份严格。他们没有钱去参加课外培训班,也没有钱去参加课外辅导班,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陪伴他们,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们是“放养”状态,乖一点的会在家里看书,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在乡野里玩耍消磨时间,最严重的就是去网吧,误入歧途。

但自从有了大同书院,这里就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家长们也很放心地把孩子留在书院,看着这些热爱读书的孩子,汪国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责任。

于是,汪国云开始在自己的书院里组织起各种活动,开办“读书轮谈会”,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演讲,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胆量;组织“作文点评会”,通过对孩子们作文的点评指导,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汪国云说:“书是知识的海洋,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对知识的渴望就更加迫切,在大同书院,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阅读、学习。看到孩子们笑得那么天真无邪,我知道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快乐,开阔了视野。这也是我现在最开心和最安慰的地方。”

今年的5月31日,大同书院5周岁了。5年里,汪国云在大同书院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许连他自己都无法计算。他也曾经想过放弃,也有一些朋友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好好地过自己的清闲日子。但每每想起孩子们那些求知若渴的眼神,汪国云明白,自己是放不下的。多年来,他与这些来往于书院里的孩子,早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亲人般的牵挂,他不仅仅只是孩子口中的汪老师,更是他们的汪伯伯、汪爷爷,这也是如今,他一直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汪国云说,虽然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每年的教师节他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祝福,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珍贵礼物,也让他了解,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于是,他开始利用暑假,办起了“传统文化”流动讲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给孩子;还在书院二楼开辟了一间文化沙龙室,成立了“西乡文学社”,为当地许多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场所,更是在书院里开起了“收藏文化展”,收集本地的民俗文化类收藏品,利用书院的平台,让这些个人收藏品与社会共享。

如今的大同书院,不再只是当初那个单纯的乡村图书馆,还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更将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5年了,汪国云并没有就此停住脚步,他说,他要把书院当成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下去,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点亮色。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

来源: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上一篇缘,妙不可言下一篇三年的时间,让他变成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