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举报中心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建德新闻网>建德网视>私房话

微信扫一扫分享

09/25【私房话】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私房话】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09-25 10:08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被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结局如何,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这或许就是生命值得延续的魅力。


从21岁第一次下井,直到退休,1951年出生的邓双林这辈子一直在和煤矿打交道。如今已退休在家的他,却还时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花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从寿昌镇来到大同田畈村,这个自己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哪怕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但对于邓双林来说,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

田畈煤矿发现于1969年,正好,那一年,全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夺煤大会战,广播里天天都在广播,要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而邓双林是在1971年的时候,作为知识青年上调,被分配到田畈煤矿,与他同一批进入田畈煤矿的,还有160多人,最初一年半的时间,邓双林被安排当井下工,之后被调去供销科负责煤矿运输等后勤工作。

精诚掘金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君问薪火来何处?且看工人满面尘。这也许正是对煤矿工作最真实的写照。矿工每天的工作很累很辛苦,几十部矿车在煤矿洞口进进出出,采煤队、掘井队、运输队、电工、机修工、绞车工、送风工、安检员……一天三班倒,所有人都辛勤劳作,团结齐心,以特有的敬业和献身精神,挥洒着青春、汗水和心血。

邓双林回忆,在最初期的建矿阶段,田畈煤矿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住的都是山上破旧的农民房,男生还能应付,可当时还有20多名女矿工,全部就睡在一间只有20平的小房子里,半夜起来上个厕所,都必须要打扰到身边的人。也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伙儿培养出了深厚的革命情感。

而由于在这场夺煤大会战中,田畈煤矿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所以进驻田畈的夺煤大军也在不断扩大,最多时达到800多人,于是,1977年前后,山下开始建起了矿区宿舍,学校、电影院等基础设施也陆续配备到位,甚至还开通了一条专门的公交线路,从寿昌开往大同田畈。1978年左右,邓双林也住到了新建好的矿区宿舍,一间房住四个人,这相比山上的条件,那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百号人从此生活在这个地方,整个田畈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老照片)煤矿俱乐部

∧(老照片)家属宿舍楼

∧(老照片)职工宿舍楼

虽然白天的工作很辛苦,但矿工们热爱生活的心却从未改变。毕竟当年大伙儿都是二三十岁的小年轻,工作之余,也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邓双林说,当时田畈煤矿有一支专门的文宣队,工作之余,大家会在大院里打篮球、打乒乓球、下象棋。值得一提的是,田畈煤矿的象棋队在当年可算是在整个建德都小有名气,与其他单位的比赛也常常获胜,甚至还代表建德去杭州参加过比赛。除此之外,矿工中也有多才多艺的人,有人喜欢唱越剧,便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拿出自己的二胡坐在院子里拉上一曲,许多人听着听着也就跟着开始学唱起来。还有人喜欢书法、喜欢画画,喜欢养花……

∧(老照片)后勤科室办公楼

∧(老照片)职工子弟小学


所以,虽然当时做矿工很辛苦,但大伙儿的心里却有着满满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属于工人阶级,更因为大家觉得自己当时都有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更因为自己身上有着一种特有的敬业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如今,所有的矿井都已关闭。曾经热闹的田畈,重新归于安寂,只留下五幢青砖砌成的单身宿舍,楼梯上已长满了青苔,封存了那时匆匆的足迹,楼间的空地也早已杂草丛生,但对于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矿工们来说,却是永不磨灭的青春记忆。也许,我们无法体会他们心里那种对过往的百感交集,但我们也许能够明白,在这里,都保存着他们心里珍藏的年轻模样,那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文/周冰)

图片资料提供:许永娣

责任编辑:张目

来源: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上一篇【看寿昌】这事有人不爱,有人深爱……下一篇【私房话】梦想中的幸福,也许可以在这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