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时报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及时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

他的党龄与共和国同龄
2016-07-10 16:50

这是一本建国前的《入党志愿书》,填写于1949年6月24日,共14页,纸张稍显粗糙,有些泛黄,虽然被主人特意夹在本子里,但还是有些褶皱,不过字迹仍然很清晰。封面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下面用繁体字写着部别、姓名、华中军区军工部政治处制。

他的党龄与共和国同龄

《入党志愿书》的主人名为于文登,今年85岁,住在新安江街道沧滩社区,1947年参加解放军,1949年入党。在这个火红的七月,他翻起《入党志愿书》,分享起了自己与党结缘、上战场干革命及入党的故事。

一生下来就与党结缘了

于文登,1932年2月出生于山东临沂一个村子里,家里祖辈以种田为生,他也因没钱上学从小在家种棉花。“我一生下来就与八路军结缘了。”于文登笑着回忆道,儿时村里常有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来驻扎,从小父母就提到,他与两兄弟、妹妹的名字是一位名叫黄子有的八路军战士取得,分别是:文修、文登、文可、文生。

于文登还说,没记事时,村里的地主常常吓唬小孩子八路军像妖怪,是红眼睛歪鼻子的。等自己五六岁,才真正看到八路军的形象:八路军穿着黄色粗布军衣,一来到村里就帮老百姓挑水、扫地、种庄稼......买糖给孩子们吃,离开前还要做一顿饭给大家吃,村里人都排队送别;可是穿着灰色细布军衣的国民党就不同了,他们来到村里就喜欢喝酒吃饭,还要挖单独的茅坑,他们离开时,年轻人都会躲起来,以免被抓走。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说话间,于文登突然提高分贝,唱起了红歌,歌词从透风的牙齿中清晰地飘出,激情饱满。“七七事变到今天已经七周年,胜利在眼前,抗战真困难,共产党员是骨干……”这首1944年的红歌,他唱起来节奏感依然很强,似乎唤起了他的红色记忆。

战场上硝烟四起

1947年8月,解放军部队来村里招人,村里的劳动力都报名参军了,于文登带着家人“好好干、跟八路军一样为老百姓做事”的嘱咐,也参加了解放军,成为滨海三团二营五连的一名战士。参军后,一直想找到黄子有,可一直没找到。

于文登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沙河战斗,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比不上国民党,因为国民党有美式装备,为了打败敌人,只能采取“突袭”。 为了绕开敌人的观哨兵,他们要从二三公里外的一条河里绕过去。10月的沙河镇虽是秋天,但天气已经很冷,河水冷得刺骨,晚上,战士们背着武器过河,水没过膝盖,各个咬牙快速通过,天快亮时,成功将敌人包围了。于文登说,当时他所在的班一共十几人,班长是一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是一名共产党员,非常勇敢,冲在第一个,缴获了7支步枪,立了二等功。(关于沙河战斗,记者在史料中查到,1947年10月21日,滨海军分区第一团和军分区警卫营一举攻克新海外围重要据点沙河镇,歼灭国民党赣榆保安团、东海保安队、沙河镇办事处等反动武装570余名,活捉敌沙河办事处主任谭耀东。沙河的解放,恢复了滨海与华中的交通联系。

沙河战斗结束之后,部队决定乘胜追击,准备向黄庙进军。于文登介绍,因为黄庙靠近东海,敌人以为部队还在沙河镇,有些麻痹了,部队的突袭再次成功。他还回忆:“我记得在黄庙,一次休息时,我面前堆积着一堆高粱杆,我隐约看到里面有东西在动,就赶紧拿起枪,拔出刺刀大喊:出来,再不出来,我就开枪了。结果出来3个还乡团的人,然后将他们交给地方政府就离开了。”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为了掩护后方转移,于文登又参加了狙击战。

白天与敌人交火,子弹密密麻麻,打的地上土都冒起来,发出“突啦突啦”的声音,打打撤撤,与敌人最近的距离保持在200公尺。暂时休息时,只要站岗战友喊一声“敌人上来了”,说明敌人开始进攻了,他们一开始开步枪,过一段时间再开机枪,最后打炮,战士也马上全身心投入战斗中。

讲话间,于文登总是不经意的举起手,做着动作,似乎告知着战场上的紧张。他说,记得有一位战友被飞起的炮片打到胸上,却浑然不知,直到休战了,看到有血才知道。战斗中有战士牺牲,老百姓也有牺牲的,部队的通信员小刘就是在当时牺牲的。

“晚上一般是停战的,停战就修战壕,晚上要2班制站岗,实行的是AB岗。”于文登说,一次轮到他站岗,站太疲劳了,他不小心睡着了,一团的同志从他眼前走过也不知道,直到他们不小心引爆地雷,他才被惊醒。

于文登说,战斗时一般都只吃两顿饭,打狙击战时是秋天,早上四五点吃一顿,要到晚上八九点吃才吃第二顿,而且随时可能牺牲,但战士们都不怕,大家常念叨: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打死一个敌人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入党后,更加埋头苦干

狙击战之后,1947年12月,于文登被调到军工部五厂子弹组从事改装子弹的工作。当时缴获的子弹,多是美国子弹,它的子弹头比较细长,需要把他改装成适用于38、77氏步枪。他回忆,当时在一个仓库里,有一条流水线,先把子弹里的药倒出来,然后经过21道手续改装子弹壳,最后将药倒回子弹壳,直接送到前线。一般倒药和装药的工作由女同志完成。为了赶工,他们也是白天、晚上干。记得当时挖了一个穴洞当食堂,以吃小米和高粱为主,每次吃饭,小米里都是沙子。为了填饱肚子有力气干活,只能咽下去。

1948年,于文登先后被调到上海、江苏当过装甲兵。参军之后,带着家里向八路军学习的教诲,他工作积极,不怕苦,1949年9月20日获得三等功,1949年6月24日入党。

说起入党,于文登说,领导找他谈话介绍他入党时,他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没有文化,讲话有时也不太分场合。这两点在于文登入党志愿书上自我检讨上也体现出来了。

“经过介绍人介绍、小组讨论、支部会议后,我正式成为预备党员。而且以前开组织会议,都是秘密进行的,召集人轻敲后背或桌子,通知要开会。七一前夕,在部队一间简陋的房子里,面对党旗,18岁的我右手握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文登说,宣誓那一幕很神圣,他心中告诉自己:“入党后除了努力提高文化后,也要积极向老党员们学习,做好工作,加紧团结。”在他看来,党员的基本标准就是努力工作,起到带头作用。

1957年,于文登来到建德从事地方工作,也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先后担任新安江水电局修配厂党支部副书记,新安江水泥制品厂车间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干部等职务,1985年7月离休。

“现在,生活多幸福呀,与老伴一起下下象棋、看书读报、走路健身。”于文登早就能独自看书写字了,不过现在年纪大了,需要靠放大镜才能看到报上的字。

再者,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老伴王秀珍因在家门口不幸跌倒,目前还在市一医院住院。于文登一直都在医院照顾她,问及累否,他笑着说:“不累,我也算是经过考验的人,再说我不照顾老伴照顾谁。 ”

(记者 吴燕)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