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边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大力扶持的薄弱村却扶不起来 原因竟然是不会“花钱”
2017-08-02 17:2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过去6年,浙江有约60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但也存在另一种现象:花大力气扶持了薄弱村,却没扶起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扶持资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眼下,我省各地纷纷出台新一轮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财政投入之大前所未有。这些钱该怎么花,才能避免出现薄弱村“扶不起”的现象?这是各地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

薄弱村还需要抱团发展

这几年,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副乡长李海滨参与了不少村集体经济项目,可也遭遇了尴尬的情况:一些村明明集体经济项目搞起来了,可薄弱村的帽子却没有因此摘掉。全乡37个行政村中依然有19个是薄弱村。

2012年,塔石乡小埠口村争取了扶持资金74万元,在村里建设物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此,村里还配套了一部分资金,共计投入100多万元。

村口四层高的物业造好了,小埠口村党支部书记曾卸牛满心欢喜,以为这下总算可以摘掉薄弱村的帽子了。可不曾想,招商却不顺利,费了老大劲才以每年5万元的价格租了出去。

“上百万元的投入,年回报率却不过百分之四五。” 曾卸牛说,“这和我的预期有不小的差距。”说话时,他的脸上难掩失落之色。

“其实,小埠口村项目的效益已经不算差了。”李海滨说,小埠口村是进入塔石乡的第一个村,区位优势明显,要不然物业恐怕连5万元一年都难租出。

“单个村自己发展集体经济往往效益低下。”婺城区农林局副局长严东生认为,其中的原因多样:有的村区位条件差,发展物业、旅游等产业难;有的村没有能人,搞了项目却经营不善;还有的因为资源、资产有限,潜力难挖……

严东生说,海宁等地通过抱团发展物业经济成效显著,区农业部门也同样鼓励乡镇(街道)组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出租),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形式,在经济开发区、城镇商业区、城乡社区等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兴建或购置商铺、农贸市场、仓储设施、职工宿舍、标准厂房、写字楼等。

专项资金不应单兵作战

这几年,衢州市衢江区在薄弱村扶持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今年预计有2000万元。然而,衢江区农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永金却依然直呼“钱不够用”。

姚永金给记者算了算:衢江区薄弱村有124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若是平均分配到每个村,一年还不到20万元。他说,希望给专项资金找些“外援”资金,合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前阵子,姚永金在后溪镇泉井边村看到了一排排食用菌栽培大棚,他拍着脑袋直呼“有办法了”。

原来,今年初,泉井边村党支部书记吕世水流转了10亩土地,建起食用菌大棚后再将大棚租给农户,村集体赚取租金。

姚永金听了,立马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村集体不参与经营,就可以减少风险,而且还可以申请一些农业项目补贴,争取更多发展资本。”

如今,吕世水通过项目向区里申请补助80万元,建起了16个食用菌大棚。这些大棚又以每个5000元的年租金租给农户。单这一项,村集体一年就有8万元收入,基本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不仅村集体富了,农民也得了实惠。“对许多农民来说,租用村集体建设的大棚,大大减少了成本投入。”吕世水说。

省农业厅经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议县级财政要整合现有扶持新农村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项目,统筹安排扶贫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等,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财政补助不能独挑大梁

省农业厅经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调动村集体、村民自身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

在我省经济发达的某县,村集体经济存款总额已达到数十亿元。然而,不同村集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却很大,有的村因处在城区,资产多达几千万,而同时也有67个村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资产,年收入也低于10万元。

为了让强村带弱村,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计划由市、镇街、村三级按照1∶1∶8的比例出资,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薄弱村。

“这笔钱将投放国资平台,按照5年贷款基准利率获得收益。”这位负责人说,村级入股资金将按照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获益基础,超出部分的收益会分成分配,其中六成返回入股村集体,另外的四成和市、镇街两级利息收益作为薄弱村专项扶持资金。“基金规模计划将在1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即便按照最少的10亿元来算,也将产生1680万元的利差用于扶持薄弱村发展。”

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人,村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应该被充分挖掘。

在义乌大陈镇,马畈村村集体从一穷二白,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建起了游乐项目“农业奇幻乐园”,门票收入一年就超过120万元。

马畈村的巨变,还要从2012年6月马畈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决定发展旅游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说起。

要发展旅游业,马畈村先天优势不少,可村集体账上却没钱。

“没钱不打紧,我们就动员村民都来参与。”村党支部书记钱江介说,村干部一趟趟往村民家里跑,挨家挨户动员。

村民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起出地出钱来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以每股5000元的价格参与开发旅游项目,村里共筹集了四五百万元建设资金。之后,马畈村又申请了各类扶持资金约300万元。很快,农业主题乐园就建成了。去年,村民领到每股1400元的分红。村集体的资产也“噌噌噌”地往上涨。

从一个个村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专项资金单兵作战到“三农”资金统筹安排,从财政补助独挑大梁到调动多方合力发展……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各地正不断总结“用钱”的窍门,让浙江不再有“扶不起”的薄弱村。

原标题:大力扶持的薄弱村却扶不起来 原因竟然是不会“花钱”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