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边

微信扫一扫分享

长岛人歌动地诗——大陈岛创业创新创富纪实
2017-08-11 08:14 来源:浙江在线

“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我一直惦记大陈岛发展和岛上的干部群众。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大陈岛正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迈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一次亲临,两次回信。字里行间,真情流露。

大陈岛,这座位于东海之滨、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的小海岛,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它所承载的垦荒精神,更是受到总书记的多次肯定。

传承和弘扬了60多年的垦荒精神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在新时代又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日前,记者来到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蹲点采访,循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寻找大陈人在创业创新创富之路上交出的精彩答卷。

就像纪念碑迎着曙光巍然屹立,新时代的垦荒精神里有他们不变的信念——

信仰之力,熔铸创业之魂

清晨,第一缕曙光喷薄而出,映照在凤尾山巅的垦荒纪念碑上,“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八个大字,格外耀眼。

这里,正是大陈岛垦荒队员当年宣誓的地方。

“这座纪念碑高16.5米,象征着我们第一批垦荒队员在1956年1月登岛。”82岁的老垦荒队员柳兴法告诉记者,那年的1月31日,距离春节仅12天,第一批227位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垦荒队员渡海到达大陈岛。

风大浪急,船小颠簸,绝大多数队员都呕吐不止,有的还吐出血来。但登岛后只休息了一天,他们就攀上了最高峰——凤尾山顶宣誓:

“……背靠祖国河山,面朝祖国大海,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有一个困难就解决一个困难,有十个困难就解决十个困难。我们同边防战士一起,要把大陈岛建设成可爱的家乡。”

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地雷密布……大陈岛当时的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辛,远远超过这群年轻人的想象。

“但当时我们个个意气风发,牢记誓言,以苦为乐,手上的血泡痛得流泪,还笑称‘光荣泡’;挑肥舍不得穿鞋子,还要比谁挑得多;长年吃冬瓜、南瓜,还取了‘冬南食堂’的雅号……”柳兴法说,后来刚有了收获,就遇上几十年不遇的强台风,庄稼全刮倒了,树被连根拔掉了,房顶被掀飞了,猪羊跑光了……“大家没有气馁,因为我们心中始终有一种信仰,那就是我们扛上岛的那面旗帜上所写的: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

——“我从小生活在海岛,伴着煤油灯长大,让海岛拥有可靠的电力保障一直是我的梦想。”今年49岁、被称为岛上“电力医生”的大陈供电所所长王海强,是一名“垦二代”。他19岁时就成为电力线路工人,一度调离,但后来又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在他和伙伴们的努力下,现在的大陈早已告别了靠柴油发电、限时供电的窘境,“通过风力发电和海底电缆,岛上的电力供应越来越稳定,风力清洁能源甚至还能反哺陆上。”

——“我回岛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岛上缺医生。”同是“垦二代”的郑秀莲从卫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海岛,当起了妇产科医生,一干就是24年,接生了800多个孩子。

——“我要让每一个海岛孩子都有书读。”从小耳闻目睹海岛孩子求学不易的翁丽芬,已在海岛默默耕耘29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岛上的孩子们。

……

正是在一代代垦荒者的努力下,大陈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全国百个红色景点旅游景区之一、省级海岛森林公园等。

就像甲午岩搏击风浪毫不退缩,新时代的垦荒精神里有他们不懈的追求——

进取之心,激活创新之源

午后,烈日当空,大陈岛附近的蓝色海平面上,那一个个酷似奥运标志的圆环闪耀粼粼光斑,神秘美丽。

这里,正是全国最大的铜网黄鱼养殖基地。一个个圆环,由一根根水泥桩和铜合金网“编织”而成,直径约120米,围网高11米。

“垦荒精神中,‘开拓创新’是重要的一方面。这种超大型铜网养殖,就是大陈渔民不断开拓创新的智慧结晶。”渔民茅兆正告诉记者,作为全省第二大渔场,大陈岛海域面临着渔业资源枯竭的危机,黄鱼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大陈渔民先后探索了浅水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铜网围海养殖三次转型升级之路。

“人工养殖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少捕捞就是少破坏。”茅兆正介绍,相比传统的网箱养殖,铜围网不但防撞、防逃、防浪,还耐腐蚀、无污染、抑菌,黄鱼发病少,成活率高,品质接近野生,“一般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在70%左右,我这里至少在85%至90%。”

眼下,大陈镇已有6家大黄鱼养殖企业和养殖合作社。去年,大陈实现大黄鱼养殖产量2070吨、产值1.8亿元,分别占全省大黄鱼产量、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陈黄鱼”品牌获评“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就如黄鱼养殖一样,海岛的自然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大陈人秉承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做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

悬崖餐厅、悬空栈道、无边界海景泳池……这些被网友惊呼“美爆了”的大陈岛重点景区景点规划,正从纸面化为现实。

台州大陈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大陈镇党委书记倪国正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快实施“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大陈建设为国家级5A景区和国家级休闲度假区,并大力培育旅游全产业链。

2016年,大陈岛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加43.2%。

就像大陈港湾守护渔民千百年,垦荒精神里有他们不忘的初心——

为民之旨,引领创富之路

入夜,万家灯火渐次点亮,映照着大陈港湾上的一艘艘渔船,远方宁静的海面与眼前热闹的市集,交相辉映。

这里,正是见证大陈岛沧桑巨变的三角街。

“大陈岛越来越有魅力了!”看着日益繁华的夜景,28岁的陈彬彬脸上有了更多自信的笑容。

3年前,他毅然辞去了杭州的工作,返乡创业,成为大陈岛最年轻的民宿经营者。“毕竟是白手起家,一开始压力非常大。”陈彬彬说。但在大陈镇干部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摸索出了一套海岛民宿的经营新模式,主打网上订房,还打造了可以存放活海鲜的大型海洋槽……“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经常一房难求。”

通过代办让“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惠及岛上居民的“渔小二”、带头上阵讲解推荐大陈岛旅游资源的“游小二”、积极主动为招商引资提供周到服务的“店小二”……大陈镇的机关干部几乎人人身上都有几个特殊的“头衔”,而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为民服务。

台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

正是本着这一初心,大陈多年来坚持多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全岛经济薄弱村集体“摘帽”,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10元,比10年前翻两番;坚持全面整治生态环境,绿化修复后的森林覆盖率突破60%,生活污水一级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海风里几乎没了鱼腥味;坚持全力补齐交通短板,30多公里的环岛公路修建完成,可容纳199座的双体高速客轮“海钜号”于今年6月底投入运营,从椒江码头至大陈岛的航程从两小时缩短至70分钟,下一步还将开通多条海上快线、发展15分钟直航的通用航空。

当下,台州市已为大陈岛勾勒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三区三基地”:浙江生态渔业示范区、国家海洋文化示范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全国垦荒精神教育创业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中国沿海重要物资储运基地。

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在垦荒精神的指引下,大陈人正以昂扬的斗志、满怀的信心,向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

原标题:长岛人歌动地诗——大陈岛创业创新创富纪实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