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边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文化自信著华章
2018-01-08 10:04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浙江作为中华文脉的发祥地之一,文渊悠久、文脉深广、文气充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7年,我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和创新,努力谱写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新篇章。

信仰如塔 指引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冬日的南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人们伫足平静的南湖畔,却心潮澎湃,无不被“红船精神”的蓬勃力量所感召。“首创”“奋斗”“奉献”,一个个关键词掷地有声,鼓舞人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浙江人始终记得,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弘扬浙江精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感召力。

信仰如塔,指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浸润着每个浙江人。于是,抽象的文化,在浙江人身上有了具象的表达,它化作忠诚与担当、化作坚持与追求、化作仁爱与情怀。

这一年,这些名字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浙江大地: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放弃高薪毅然回国,20多年来,他免费培训了4000多名医生,治疗患者30万人,经他手术复明的病人就有近3万人;26岁的乐清乡村女教师陈莹丽,身患晚期肝癌,去世前坚持给学生上完最后一个月的课;原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花甲之年放弃优厚邀约,只身前往千里之外的贵州贫困山区支教……

像这样的“最美浙江人”,还有很多。截至2017年5月,我省已涌现出9位全国道德模范、40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04位浙江省道德模范(包括浙江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332例先进典型入选中国好人榜、1306例入选浙江好人榜。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制度保障。为此,浙江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一方面用推荐机制培育“最美”、激励机制褒奖“最美”、关爱机制关心“最美”;另一方面还出台实施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给予道德模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诸多礼遇,推进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不断孕育“最美群像”。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目前,全省已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建有150多家家风馆。乡风教育深入人心。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义乌“信义文化”、长兴“和文化”等区域道德品牌,连点成面,蔚然成林。

文艺如光 照亮心灵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一个国家的兴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以文化的发展为引领。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殷切嘱托,精益求精出佳作。我省文艺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2017年12月28日,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表彰,越剧《吴越王》等70部作品入选。其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广播剧《呦呦青蒿》等3部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成绩背后,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执笔书写、以卷描绘、凭镜头记录、用声音传递的不懈创作,持续涌现出一批批以人民为中心,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银幕荧屏,流光溢彩。2017年,浙产电影产量超过百部,位列全国第二。《嘉年华》《大世界》《芳华》等浙产电影频频获奖,《女儿红》《鸡毛飞上天》等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反响热烈。

舞台艺术,推陈出新。2017年9月25日晚,大型交响诗《鲁迅》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激越磅礴的交响乐深刻演绎了鲁迅精神,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原创民族歌剧《青春之歌》、越剧《游子吟》、婺剧《宫锦袍》、昆曲《钟楼记》,舞剧《王羲之》《遇见大运河》等创作守正出新,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翰墨丹青,气象万千。2017年初,“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工程在浙江展览馆与公众见面。41位艺术家历时两年多,以中国画、油画、雕塑等形式创作出30幅精品巨制,反映浙江人民百年奋斗、百年追梦的时代风云;年末,“百年追梦”二期项目启动,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兰亭书法双年展……一个个优秀艺术展见证着浙江的文化自信。

文学创作,亮点纷呈。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记录了安吉余村的巨变;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滨江白马湖畔……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省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高原”之上勇攀“高峰”,文艺作品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化如水 润物无声

构筑精神家园夯实文化产业

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文化事业建设,为浙江夯筑起坚实的文化家园。

2017年6月,全国首家非遗文献馆在杭州市拱墅区开馆。年底,非遗传承又添瑰宝: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捐出38件精品代表作。这些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浓郁浙江特色的代表作品,将落户筹建中的浙江省非遗馆。

当下,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全省建成县级以上文化馆102家、公共图书馆98家、县图书馆乡镇分馆557个;全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老百姓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生活不再是梦想。

清风拂面满目新。文化礼堂所彰显出的生命力和活力,就是我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从2013年起,省政府连续五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851个。

一座座内容充实的文化礼堂、一台台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演绎着文化惠民在浙江的生动实践。2017年1月至9月,全省送戏下乡1.2万余场,送书下乡160余万册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100场次。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使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明显改善。

文化铸魂,产业添翼。2017年8月,嵊州越剧小镇规划对外发布,这个沿剡溪之畔、唐诗之路而建的特色小镇,以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为文化核心,致力于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中国越剧特色名镇。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小镇和文化创意街区、文化产业集聚区一起,正茁壮成长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新地标。

数据,标记着我省文化产业扬帆远航的速度。2016年,我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3200亿元,占GDP比重达6.8%左右,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文化的力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走进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建设文化浙江必将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崭新篇章增光添彩。

原标题:文化自信著华章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