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 建德新闻网
0571-64718371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边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5周年特别报道之二
2019-10-26 12:52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记者 何苏鸣)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表达更真诚,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心更可贵。

群众事,群众说了算!过去的15年,以参与式社会治理为主要特点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使政府精准把握民生需求,形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民众之间的互助互帮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多途径反映诉求

架起沟通桥梁

今年1月16日零时,2019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网上投票结束。426483名网友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参与了此次投票,总投票数达2727776票。投票集中的民生实事成为省政府规划今年工作的重要依据。

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是科学合理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前提。15年来,从开始的提前两三个月启动下一年的民生实事征集活动,到如今不少地方从年初就开始筹划下一年的民生实事准备工作;从设立“为民办实事公示栏”予以公示,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广泛征集,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民生项目的征集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全民参与。

杭州退休人员李炎森至今记得自己在2016年1月时的雀跃心情。2015年10月,浙江省政府首次通过网络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他提出的加大雾霾治理力度的建议,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民生实事听民声,这一做法我们很欢迎。”

“欢迎”,无疑是群众对政府工作认可的最质朴表达。在龙游,32万人共同关注着一款手机软件——“龙游通”。它不仅能让老百姓在手机上办理900余个事项,更能让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百姓呼声。

今年下半年,“龙游通”上反映出行难问题占比很大,当地党委、政府马上研究对策、进行整改。10月1日开通了“两元一票制”城乡一体化公交,乘客成倍增加,百姓交口称赞,都说这是件大好事。如今,在“龙游通”上实名制注册的14余万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4.6%,已促使解决各类民生诉求4.2万余件。

不仅仅在龙游,更不仅仅是“龙游通”。从2007年舟山普陀区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到2014年全省建立“一张网”网格体系;从2016年台州打造“全科网格”到2018年全省规范提升;从不断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到持续推进“三服务”活动……过去这些年,全省各地都在致力于打造一张“网”,这张“网”,干部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这张“网”,聚集了足够多的眼睛和耳朵去及时发现问题,容纳了足够长、足够灵敏的触角去感知信息。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在浙江,这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和真真切切的“用户体验”。通过打造这样的社情民意信息网,积极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浙江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也从“政府独唱”变为“社会合唱”,形成了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全民参与、全民决策的生动局面。

全过程参与决策

实现协商民主

什么样的民生项目,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志来记得清楚,2008年10月,宁海县开始在力洋、大佳何两个镇探索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力洋镇首次票决出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中,“客运站改造”的票数第一。

当时,有的乡镇民生实事项目年内开工率只有60%,有的多年不落实、实事变心事,客运站改造就是由于少数群众不配合被长期搁置。对于项目的落实情况,林志来心里没底。但票决制的“能量”,超乎他的想象。客运站改造项目从投票确定到征迁完成只用了两个月,当年就完成改造。

“票决的项目群众呼声高,而且是我们选出来的,不能砸自己手里!”力洋镇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叶继堂回忆,那时全镇近70名人大代表,齐心协力做相关村民工作。最终,10个项目都顺利完成。

如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全省市县乡三级实现了全覆盖。“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机制的形成,让“民呼我应”“群众点题”的工作格局在浙江逐渐成型。

什么样的民生项目,能让村庄真正发展?

在象山县茅洋乡白岩下村仙岩风景区内,一条长150米的玻璃滑道正在试运营。村党支部书记胡凯说,修建滑道前,村里一连召开了五六次村民说事会,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全体村民同意众筹资金。

村子怎么发展,村民拿主意;建什么项目,百姓说了算。象山大力推广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议、办、评”四个环节,让村民敞开说村事、齐心办村事,共谋发展、共享红利。仅去年,围绕村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象山开展各类“主题说事”活动3000余场,参与村民近4万人次、新乡贤1200余人次。

如今,“村民说事”历经10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乡村治理的象山模式,被写入中央文件。

从政府“替民做主”,到百姓自己做主,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浙江这15年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发展,正是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

宁海的“小微权力36条”经验、萧山的“皮毛法”……这些形式不一、叫法各异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初衷: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和投入的主体。

全方位进行监督

确保落到实处

有这样两组数据鼓舞人心:

126项!这是截至2018年底,省一级累计实施的大的民生实事工程数量。15年间,民生实事的实施主体由省、市政府逐渐向县乡拓展,仅2019年,省、市、县三级就推出民生实事1085件;

三分之二!这是每年我省财政支出增量中用于民生的比例。2018年民生支出为2004年的9.5倍,民生支出额年均增长16.2%。

傲人的成绩背后,浙江也在思考:民生实事,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办得怎么样还应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今年10月1日,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由你说了算”活动正式启动。无论是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还是“互联网+督查”平台“浙里督”,群众不仅能看到自己关心的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能为这些民生实事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建议。“浙里办”APP实时公开群众评价人数和评价分数,充分保障群众对民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这是我省第二次开展此类活动。在2018年活动期间,短短1个月时间内全省共有85.77万人次参与,有48.7万人次对民生项目作出评价,整体好评率高达99.48%;收到群众有效留言投诉800余条,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3.6%。

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4年至2018年,我省城乡居民对省政府民生实事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从开始的85.9%达到如今的95.5%,尤其在2017年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分值更是实现高位跃升。

满意率提高的背后,是干部作风的转变。15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改进督查考评机制,推动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005年,杭州开始围绕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保洁难”等7个反映集中的问题实施综合考评;2008年,对13个承担“破七难”问题的牵头责任部门进行面对面评议;2017年,进一步将“破解民生难题”纳入政府绩效管理。

也是从2005年起,我省开始探索建立民生实事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次年向省人代会汇报情况的督查考评机制,把为民办实事考评情况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人大对政府部门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确保十方面民生实事承诺兑现。如今,“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已成为全省各级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步向前推。在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中,浙江一以贯之持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做主,让群众受益!

原标题: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5周年特别报道之二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