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微信扫一扫分享

清华牵头支援十六年 青海大学挺进“双一流”
2017-09-04 08:16 来源:新华网

8月8日,青海大学启迪新能源学院、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分室等机构分别揭牌成立。早在4月,由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李东等老师带队指导的参赛队伍在230支海内外高校参加的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取得第二十六名的好成绩,获本次大赛全球二等奖。

成绩斐然,青海大学已然告别16年前的“寒酸”与尴尬。16年来,清华大学根据办学特点和需要,先后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加入对口支援行列。援助学校倾情帮扶,青海大学感恩奋进,实现了办学的“三级跳”:学校整合资源,规模跳了一级;在国家支持下进入“211”行列,立足青海实际,培育特色学科,完成了优势再造;在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团队对口支援下,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出了建设现代大学的新模式,努力挺进“双一流”行列。

制度优势探索出建设现代大学新模式

“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是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青海大学的发展事实充分证明,对口支援这一伟大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得到成功实践。”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说。

16年过去了,经过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对口援建,青海大学已成为青海的一流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清华大学等高校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带到对口支援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评价说。

从第一任“飞行校长”李建保、第二任“治理校长”陈强、第三任“工科校长”梁曦东到现在的“院士校长”王光谦,“清华大学派出的每一任校长,都发挥了各自优势推动青海大学发展上台阶。”俞红贤说。

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是教育部“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建设对象,于2007年5月28日成立。10年来,清华大学先后从清华计算机系选派优秀人才,从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全方面给予支持,建成了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高水平的实验室,为青海的信息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重心从校级层面向院系和学者转移

青海是中国清洁能源种类最丰富、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清华大学教授梅生伟及其团队,领衔建立了青海大学新能源新材料学科,开展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学研究。

和梅生伟一样,对口支援高校和他们派出的老师,不是挂个名字撑门面,而是实打实地为青海大学的发展费心尽力。2016年以来,多个高校先后派教师出任青海大学重要院系主任协助发展。如今,对口支援的重心已经实现了从校级层面向院系、向学者之间下移的转变,实现了支援高校、受援高校携手共进,共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清华等对口支援高校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深度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说。

梅生伟说,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人才,培养能留得下的人才,“希望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能够为青海大学新能源领域培育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创新团队。”

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翻了六番

“青海大学借势对口支援高校,教师员工共同努力,国家层面的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有了新的突破。”俞红贤说,2016年引进博士54名,选派37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完成了三江源生态等4个学科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冲破90%大关,且多年持续保持在85%以上……

如今,青海大学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翻了六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占到全省份额的一半;在青海省农牧业创新体系十大平台中,9个依托青海大学科技力量建设;西北市场上约90%的豌豆品种、65%的马铃薯品种、100%的杂交油菜品种、90%的大粒蚕豆品种,皆由青海大学选育而成。其中,春油菜品种已成为我国春油菜产区主推品种并走向国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达20亿元;脑山蚕豆面积达9.2万亩,农民增收达4500万元以上;脱毒马铃薯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累计增收12亿元。(记者 何聪 王锦涛)

原标题:清华牵头支援十六年 青海大学挺进“双一流”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