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微信扫一扫分享

遇见“网红村”第①期 | 潘家浜:小村庄成了大景区
2018-03-30 14:4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艺萌 王志杰 通讯员 吴怡之 马国海 赵维卒

编者按: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眼下,嘉兴的农村大地上正开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华章。乡村且留住,这里不仅可以安放乡愁记忆,也能承载幸福梦想。今天起,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遇见“网红村”系列报道,寻找乡村振兴的秀洲样本,本期的主角是新塍镇潘家浜村。

3月26日,清早起,一辆辆大巴车就陆续排着队开进新塍镇潘家浜村。

来自苏州的张颖一下车,就忙着拍照晒到朋友圈:打卡“梦里水乡”,感受村味。

时近中午,土灶炊烟升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夏家客栈的老板夏建祥一家前庭、后厨两头跑,忙得团团转。

午后环游村庄,看千年梓村,百年古井,感受农场采摘、蚕桑文化……美丽元素,连点成线。每逢双休和节假日,一拨接一拨的游客纷纷涌进潘家浜。春节长假里,村里接待游客近5万人,旅游收入达300万元。

小村为何这么火?潘家浜村,位于秀洲区新塍镇南部,距乌镇景区10公里,到嘉兴市区5公里。村域水道蜿蜒密布,民居白墙黛瓦依水而建,嘉兴平原水乡的典型风貌,大抵就是这样。

去年,35岁的村支书章何兵撸起袖子干了件大事一一一把村庄变成景区样。"自己不懂,就从杭州请专业公司来设计文化景观,进行整体氛围营造。"章何兵说。一年间,村里景区化建设集中投入了2700 多万元,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目前,涉及100 多户农户的核心区基本建成。村口是新打造的旅游集散中心,移步村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水乡画卷——临水长廊,水车戏台。农家小院,彩绘上墙。

村里成了大景区,村民开始自掏腰,“包装”起自家的小景点。45岁的夏建祥,前后投入200万元,把自家农房改造成民宿,还承包了一块土地,建起了素质拓展中心、农家乐和小木屋。

“起初,真没想到农家乐会这么火。”夏建祥说,夏家客栈从去年夏天开业以来,人气越来越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许多上海和周边游客慕名前来。农家乐开起来后,变化最大的还有他68岁的老母亲。从过去日复一日地面朝农田,到现在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她常常给游客当导游,仿佛认识了更大的世界。

农村创业天地正愈发开阔。90后村民胡佳佳在外“闯荡”多年后,也选择了回乡创业。她在村里牵头成立嘉兴全市首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建立起“亲子旅游+梨产业”的“梨小龙”概念产业化推广模式,让潘家浜特产翠冠梨有了更好的推广平台,乡村旅游也有了吆喝的“喇叭”。

村庄变景区,带着项目来村里谈合作的人也多起来。春节前,村里就迎来了重庆“姊妹花”。

梁荣花,95后,爱漂亮,爱烘焙,一直梦想着开家自己的咖啡馆。起初,她和姐姐是在海宁的咖啡馆里打工,还自学考取了中级茶艺师。几个月前,听潘家浜乡村旅游运营公司的朋友说起,这里需要一家文艺范的咖啡馆时,姐妹俩一合计,干脆做了个决定——“我们来!”

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咖啡馆的原址竟是土得掉渣的废弃猪舍。梁荣花说,得益于村庄景区化建设和专业旅游公司运营,她们接手这间小木屋时,已经翻修成空房。春节前,她就在此基础上,花了十多天简单装修布置。咖啡馆以木质元素为主,既融入了当地的乡村风格,又点缀着少女心的浪漫。大年初一,清欢咖啡馆开业当天,潘家浜迎来游客5000人次,姐妹俩的生意也火得很,一天卖出百余杯了咖啡。

“城市里的咖啡馆再安静,馆外也是喧嚣的,这里就不一样了,推开窗就是满眼的油菜花。”梁荣花说,她和姐姐都是慢性子人,第一次来潘家浜就喜欢上了这里的舒适和惬意。现在,姐妹俩每天吃住都在村里,跟乡亲们也熟络成了朋友。

乡村,既要留住人气,也要留住乡愁。一只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共同交织起潘家浜的老底子乡村味。村里整合收集来蚕农们淘汰的蚕匾、缫丝车、纺车等蚕桑用具,设立蚕桑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了解江南水乡的蚕桑文化。

这些不光是时间的礼物,也是潘家浜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村里还有株千年梓树,如今也成了“宝贝”。前几年,古树频频“生病”,村里请来专家给古树“问诊开方”,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把树干周围的水泥地拆掉,重新露出泥土供根系呼吸。现在,梓树重新焕发活力,春夏时节花开一树,英姿煞爽,迎接四方游客驻足留念。

如今,潘家浜还有更大的梦想——真正变村庄景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清池温泉、新塍美食、众多采摘游基地都在潘家浜不远处,今年,村里又有了"小目标":新修一条绿道连接嘉湖公路,把流量做大,打造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地。还要进行河道清淤,种上水草,就像小时候的河浜一样清清爽爽。

原标题:遇见“网红村”第①期 | 潘家浜:小村庄成了大景区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