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头雁引领勇争先——下姜村蹲点记·党建篇
2018-04-02 11:2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日报采访组 | 本文执笔 童桦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云龙 摄

编者按:杭州淳安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也是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观察验证“三农”政策实践成果的窗口。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关怀和指引下,下姜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绿富美”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浙江乡村振兴开启新的征程。大潮兴起之时,浙江日报总编辑率领调研组赶赴下姜蹲点采访,探寻下姜发展之路。今天刊登第五篇党建篇。

村道两边,绿化带里都竖着党员“环境卫生承包牌”;每户党员,都在家门口亮出了身份与“党员承诺”:“心系村民做好事”“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刚到下姜村,记者就被这一片“红”吸引。

广大农村党员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和群众的贴心人”。2006年习近平曾对下姜村党员干部提出“四种人”的具体要求。2011年春节前夕,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又回信给下姜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千方百计为村民排忧解难,努力做村民的贴心人。

这番教诲,从此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下姜党员干部的脑海心间,转化成他们带领下姜村民保护生态、整治村庄、发展产业、锤炼文明新风的一桩桩实事。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裘志伟 摄

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

在下姜村,率先流转土地的是党员,率先开出民宿的也是党员。

3月13日,当我们来到下姜村时,正逢好消息传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新鲜出炉的杭州市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杭州将依托规划推动下姜村联手周边村镇共同发展、探索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的新机制,携手走出一条“生态致富、惠民富民”的新路。

“下姜村能不能走得更远,关键就要看我们怎么加‘油门’了!”姜浩强说。

在下姜,党员带头是传统。“村里前些年要流转土地建葡萄园,村民都担心不划算,后来党员一带头,村民就放心了。”时任村支书的杨红马回忆,当时,老党员姜祖海率先开出了“望溪民宿”;老支书姜银祥在家门口开出了磨豆浆体验点,几户党员干部平均掏出30万元改造自家房屋,终于在2015年形成了下姜民宿的第一方阵。

“如果要亏,就先亏党员干部;如果赚了,就把好处慢慢让渡给村民。”杨红马说,当时想的就是这样简单。

如今,村两委班子再次面临村庄发展和村民的多元化期盼,比如,下姜的民宿发展起来了,如何让更多游客留下来住一夜,进一步拉动消费?再比如,农特产品有质量,如何引入电商形成规模产业链?还比如,农村有奔头,如何让正在留城还是回乡间摇摆的外出年轻人与有意投身“三农”的创客加速回来?

“现在一个个现实的考验就摆在我们面前。”姜浩强坦言,村两委当务之急是提升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现在,下姜村两委积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去年底一口气考察了安吉县鲁家村、余村和开化县下淤村;今年,又谋划着去丽水、宁波等地看看。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潇娜 杨朝波 汪驰超 摄

做新风尚的示范人

在下姜村,率先把猪圈移到村外的是党员;带头美化,让下姜变得整洁美丽的还是党员。

周末的乡村,一片春和景明。凤林港上,慕名而来的观光客时常踩着河上美丽的小石坎,向着岸上点缀在绿荫中的白墙黑瓦,欢快而行。

这老底子在淳安是出了名的穷村,怎么就能眼看着成了现在的“香饽饽”?“当时村集体经济为零,做事得靠村民凑钱,党员干部做事压力很大。”

姜祖海回忆,为了给村民造一座石桥解决出行问题,他和当时的村支书姜银祥两人向村民们凑了5万元,砍树又卖了1万元,再跑到淳安县里争取项目立项,整个下姜村顶住了造桥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压力,终于把石桥跨过了凤林港河。这在当时的淳安,着实是件大事。

紧接着,仅有5个人的下姜村党支部又带领村民们种起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他们和村民们一起投工投劳,在凤林港里建造小水电,并从新安江引电,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题;党员们还继续集资引进卫星接收站,自发成为接收站的维护人员,村民们终于看上了电视。

一番努力,下姜村终于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底子。“千难万难,在共产党员面前都不难。”以姜祖海为代表的这批基层老党员,无形中成为下姜村发展的第一批“头雁”。

2011年,浙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当时的下姜村村民家门口猪圈林立,村里要建集体猪圈改善环境。村民们提出了要求,家猪可以迁移,但不能拉,也不能推,更不能赶。杨红马灵机一动,用两块竹匾遮住猪脸的两侧,一位党员在前引,一位党员在后挡。用了一周时间,终于把百余头300多斤重的猪迁移完毕。

家门口干净整洁,闻不到异味了,村民们自己也笑了。不过后来游客一多,村容村貌就成了焦点。比如村民习惯在广场上随意丢弃瓜果壳这件事,就急坏了杨红马。

“党员干部带头承包各个区域清扫垃圾,天天扫。”杨红马说,当时党员干部刚清扫完毕,村民又开始丢,只能回头继续扫,再扔再扫,“几个回合下来,村民们脸上都挂不住了,村里卫生情况从此变得越来越好。”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潇娜 杨朝波 汪驰超 摄

做和谐的引领人

在下姜村,呵护淳朴民风的是党员,营造和谐乡邻关系的也是党员。

“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来开民宿的外村人邵娟告诉记者,她的玖玖民宿和村委会主任姜排岭家仅一墙之隔,从开始装修到正式营业,姜排岭一直主动提供建议帮助。“缺了柴米油盐、少了客人要点的菜,只要向他家开口,从来没有空手回来,感觉就是一个大家庭。”邵娟说。

蹲点期间,我们走遍了凤林港河两岸的农家,大家都有同样的感慨:原来“身处大山看不见希望”的下姜村,自从村庄整治开始,就一路向着美好奔跑,“下姜人的日子就像春笋一样,感觉每天都在往上蹿!”姜德明说。

2017年,下姜村的民宿数量达到了23家,番薯干、茶叶、辣酱等农特产品也开始成为热卖品。村里的旅游生意好了,这时候,村两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参与村里的工程招标建设;有利益,先让给老百姓。

“如果有游客要到我家民宿吃饭、住宿,我先看看是否还有村民更需要生意,把客人介绍给他们。”姜排岭也是第一批开农家乐的党员。他说,党员理应率先在市场里替村民蹚出条路来,村民才能放宽了心经营,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

“我们要激励村两委干部树立责任与危机意识,告别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得平庸与优秀一个样。”姜浩强说,当不好新时代的“四种人”,下姜的乡村振兴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在一份《下姜村两委干部业绩考核办法》初稿里,记者看到:“引回1名年轻人回村创业加5分,引进1名外村人才来村创业加10分……”对每名干部的任务都作出详细的考评规划。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几年间,回乡的青壮年党员越来越多:在杭州半山做生意的姜国炳回来了,在淳安千岛湖鱼味馆担任行政总厨的姜苏荣也回来了,退伍军人姜东勤同样选择了回村创业。最近,村两委又聘请了包括姜立娟在内的4位年轻预备党员担任村务助理,希望能借助他们的新思维去推动村庄的新一轮发展。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良干 摄

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下姜村,为群众办小事的是党员,为村庄谋大业的也是党员。

3月12日,周一,上午8时30分,下姜村照例开始每周的村两委会。姜浩强率先开腔:“大家先把上周走访农户了解到的情况和村里要解决的事讲一讲。”

8名村两委成员都翻开了笔记本。

“我上周走访10家农户。姜玉山要申请低保,但按政策还够不上,要看看怎么做他工作。”姜银祥先汇报了走访的情况。随后,各个支委一一汇报了自己掌握的情况并提出建议。

两个半小时的会开下来,姜浩强的本子上已经记得满满的。“别看村民的事听起来都是仨瓜俩枣的小事,但农村人最实在,看你党员干部好不好,就看你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小事解决不好,老百姓就不信任你,以后叫他们支持就难了。”姜浩强说。

入农家,解民情。基层党员网格管理模式,在下姜这个只有221户农户的小山村里,执行得毫不含糊。“除了村两委要定期走访,村里42名党员,人人都有联系户,人人都有‘责任田’。”

汪代兵是村里的困难户,身患尿毒症,每天要做4次透析。他是村党总支委员姜苏荣“党员设岗定责联户”的对象之一。两人之间有个约定,即汪代兵家昼夜都不需锁门。姜苏荣每天上班前来敲门,如果听不到回应,便会进来找他。

党员干部把村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换来的是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无论是在2003年全省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各种中心工作面前,下姜村从拆除露天厕所和猪棚,流转葡萄园等农业产业园土地到修建污水处理池、开设民宿……无一不在村民的支持下顺利完成。

下姜,注入了发展的新风。就在我们离开下姜的短短半个月里,好消息不断传来:下姜的营销大会开到了千岛湖,更多旅行社将牵手下姜;村里来了外来民宿创客,租下困难户姜俄国的房子,准备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农村土味的精品民宿……

好雨洗出千峰翠,来年还看下姜“红”。中国乡村振兴之梦,就借由“下姜”这样一个个的小村庄,在新时代里绽放。

原标题:头雁引领勇争先——下姜村蹲点记·党建篇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