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风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前行的力量——文化金名片给下梓村带来的正效应
2011-10-27 16:20

乾潭镇下梓村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前,清澈的溪水从偌大的休闲公园的一侧穿行而过,公园里,绿草、假山、石凳、篮球场、运动器械一应俱全。刚吃过晚饭,村妇女主任柯甘萍正忙活着指挥村里的女子龙灯队排演,她的小女儿抱着录音机坐在石凳上,控制着排演的伴奏, 眼睛望向文体活动楼一楼的乒乓球活动室,她的父亲正打得酣畅淋漓,楼上还不时传来老人吹敲弹打的戏曲声。

2009年分配到这里的大学生女村官赖爱琴向记者说道:“像这样热闹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个公园已经成为村民共享文化的好去处。”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全民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下梓村村两委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努力搭建村民文化活动阵地,引导群众组建文艺队伍,挖掘村级文化生活内涵。

“现在村里已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十方锣鼓队四支文艺队伍。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村里都会在这里举办文艺晚会,文艺活动积极分子都会表演他们的拿手绝活,男女老少都来观看,热闹得像大过年一样,这一天也被固定地做为村里独有的文化节日。”赖爱琴感慨地说,“村里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不说大型的文艺晚会,有时连村里的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开场前,都会先来上几个文艺节目助助兴。”

方才看见的村妇女主任柯甘萍,她排演的龙灯正是下梓村保留的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硬板龙。村民们都把硬板龙视为他们的骄傲,据说,硬板龙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龙灯全长120余米,分100多节,需百余人组成,起舞时场面十分壮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村里都会舞起硬板龙,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柯甘萍说,原有的百人长龙过于庞大,只有在元宵节才会表演,为了把这项活动经常化,他们从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中挑选出25人,组建了一支女子龙灯队,想把它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下梓村的传统硬板龙。村两委请来市文广新局和文化馆的老师帮我们编排小型的硬板龙。这样,硬板龙随时都可以舞起来,可以搬到舞台上演给村民看,也可以到外面表演让更多的人知道下梓村的硬板龙。”

除了硬板龙,村里还有一个十方锣鼓队,它成立于解放前。每当村里舞硬板龙灯时,他们就会敲响震天的锣鼓以壮声势。如今十方锣鼓队的成员大多已花甲之龄,只要平时一有空闲,他们就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表演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很受大家的欢迎。

正与赖爱琴聊着,文体活动楼传出一阵断断续续的戏曲声,87岁高龄的鼓手陈关福正在活动室练嗓子。他的队友们大多散去,但他仍然在坚持多唱一会儿。赖爱琴向他介绍市里的记者来采访您了,他歇下来对记者说:“村里专门给我们老年人配了活动室,我平时不打牌,在这里唱唱歌,敲敲鼓,很开心。”为了不让十方锣鼓队的技艺失传,村里正在组织一帮年轻人跟他们这些老艺人学艺,传承他们的技艺,并加入了现代的一些内容,以后要比他们的锣鼓队更加有特色。

“村里的群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我们还会在活动中融入一些党的政策、科技、法律知识,让这些知识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越来越充实。”村书记陈天飞向记者介绍。

如今,下梓村已经被列为杭州市文化示范村,远程教育播放点、村民图书室、老年星光之家、台球室、舞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休闲公园等文化活动场所,一个村民共享公共文化的平台正在凝聚着群众的力量,提升着村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了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下梓村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可喜成果。(记者 王莉莎)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