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大洋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文化大洋创新“破茧” 精神成果基层“化蝶”
2015-05-28 20:10

——大洋镇努力破题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工作

编者按:基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2015年是宣传文化思想战线的“基层工作加强年”,然而当下,基层文化宣传工作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阵地建设形式内容相近、宣传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等问题。近年来,大洋镇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敢于迎难碰硬,创设了“庭院文化”、特色乡村文化礼堂、“村歌嘹亮”比赛等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宣传实践载体,在壮大队伍、打造品牌、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打通了思想文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重组有特色、有活力、才情高的文化队伍

2015年3月的一个上午,大洋镇政府人头攒动,来自19个行政村的30余名文艺爱好者们跃跃欲试,这一天,他们要通过电脑打字、才艺展示、回答问题等环节,来应聘村里的文化员。大洋镇文化工作相关负责人胡志丰介绍说:“目前聘用的文化员年龄结构老化,很多都是老村干部,虽然敬业,但业务素质和能力有所欠缺,尤其是不会使用计算机,与当下文化员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也缺乏一些特色人才来做文艺领头人。”

大洋镇此举在全省的文化宣传工作中也是首次尝试。19个文化员的调整,看似简单,可在如何应对“人情”和规则公平上都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据了解,此次重整队伍并不只是走过场,实践和理论并重设计、专业的评委认定、前前后后几个月的规划施行等,用胡志丰的话来说,对于那些老一辈因为年龄限制、素质跟不上的文化员,政府没办法讲情面做老好人,只有在落选后通过干部上门走访,做通思想工作,给予精神上的慰问鼓励。

在大洋镇胡店村,几个报名的竞选者都不符合要求,于是胡志丰决定采取“外地人才输入”的办法,将其他村优秀的文艺骨干选派到胡店村。据了解,大洋镇此次共更换了12个农村文化员,保留了7个“老将”,由于此次选聘公开公平,所有参加竞选的村民都十分支持这个结果。如今,新的文化员队伍平均年龄从原来的55.3岁下降到46.4岁,注入了代课教师、大学生、文艺分子等年轻血液。

杨桥村的蒋建忠是村里的会计,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在他和村文化员杨小柱的带领下,村里又多了十几位书法爱好者。最近,老蒋正和一帮文艺爱好者帮助镇里筹建乡镇文联组织。“我们这儿的农民文艺家很快要有自己的娘家了。”老蒋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农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荣是大洋镇改革扩充文化队伍的又一重要目标。今年该镇将谋划成立我市首个乡镇文联,让广大农民文艺家会聚交流,共创成果。目前已经有30余位大洋籍文艺爱好者踊跃参与组建文联队伍,成立仪式也将在6月初。书法特色队伍、建南婺剧队伍、大洋太极队伍……近年来,大洋镇的“一村一特色”队伍建设火热开展。该镇预计在2016年完成19个村的特色队伍打造。

打造有品牌、贴基层、人气旺的文化阵地

庭院文化是当下令人瞩目的大洋文化宣传主角。在大洋镇多个村,晚饭后,各家农户的庭院变得热闹起来:山歌对唱、排舞、婺剧、腰鼓、象棋……文化舞台搬进了村民庭院,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一下上涨了不少。

“庭院文化给了普通农民更多机会展示自己,以往参加晚会演出,一个乡镇最多选送几支表演队伍,路途遥远的地方还好耗费更多精力物力。如今我们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分组在庭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把舞台真正送到了农民家门口。”胡志丰说。

2015年春节前夕,大洋镇集中开展了给农户们送灯笼活动,表彰过去一年在庭院清洁、文化布置、活动开展、特色彰显等方面的先进。“送灯笼好啊,我是大洋镇第一批‘庭院文化示范户’,鲁塘村只有2户,我把印有名字的红灯笼挂在涂氏祠堂门口,显得我们的祠堂更有文化。”鲁塘村的涂启云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大洋镇已经发展第二批“庭院文化示范户”,通过挂牌、颁奖、置挂特色的灯笼,以及沿路有特色的广告牌予以宣传,进一步打响文化阵地品牌。当地政府针对每个“庭院文化”加以专业指导,定期请学校、文化馆音乐、美术、语文等老师上门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投入音响、表演道具等各类资助。

当下,一批颇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已陆续在大洋镇建成。高垣孝德、大洋红色、新源忧乐、河源乡土等文化礼堂成了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在工作开展中避免千篇一律,而是定位“一村一特色”。在大洋村文化礼堂,装饰色调处处洋溢红色,这里重点弘扬“双童”(童祖恺、童润蕉两位烈士)的红色文化,让百姓娱乐的同时不忘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在高垣村文化礼堂,先后开展了孝德公约签名活动,好公婆、好媳妇、好孝子评选,制定高垣村新孝德村规民约等活动,“孝德文化”氛围浓厚。此外,大洋镇的文化站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200余平米的新文化站,内有展厅、书画室、舞蹈室、体育室等功能活动室,装修选材也是环保乡土。

构筑有内容、高风尚、内涵丰的精神堡垒

2014年9月的一个开学季,位于大洋镇的一座百年古学堂———章燮学堂迎来了久别的传统开堂仪式。20余名学子身穿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祭拜了章燮祖先,吟诵了《唐诗三百首》,学习了村里古训。章燮学堂的重开,是大洋镇近年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缩影。在大洋镇新源村的文化礼堂,还有一代文豪范仲淹的忧乐文化传承基地,礼堂的文化长廊,记录着范氏后人世代传承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训、家风、家规。无论是章燮学堂还是范仲淹文化活动室,都是传统国学文化传承的新起点,是当地百姓引以为豪的精神标志。

“文化大洋”要求树立“移风易俗新大洋”的理念,弘扬民俗风情的村民文化意识。为此,大洋镇积极挖掘大洋历史文化资源,收录名人、民间传说故事等,编写了《古韵大洋》《老区新貌》两本书籍。同时,挖掘中国民间传统游戏(分解放前、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予以整理),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准备在各学校予以展演。

大洋文化的发展之路十分注重典型的引领作用。推选“新美丽大洋人”、开展“领雁工程”培养优秀文艺带头人等,通过一批先进人物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之间深入传播。此外,目前大洋镇的“一村一特色”村歌编写工作也在火热进行中,并将在不久进行“村歌嘹亮”歌唱大赛。(记者 谢婷 通讯员 胡志丰)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