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潭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乾潭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悦享人生 幸福乾潭”——乾潭小城市系列报道(五)
2015-09-11 07:56

花草间的气象万千

文/郁佳炜 图/陈质晶 通讯员/韩凌 程柳静

2014年3月20日,乾潭镇成功列入省扩围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6月30日,《乾潭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2014—2016年)行动计划》获省政府批复,由此乾潭镇正式进入了新一轮综合改革轨道。

  乾潭,风景如画,人杰地灵,不论故乡人还是外乡人,居住在这里,必定会爱上这座小城市。

159

穿过两条弄堂,拐了几个弯,推门,竟从身后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都市一瞬间来到了一个古朴的清净世界。夏季的园子里满眼的绿意,夏花烂漫,鸟鸣婉转。深处有亭,亭畔辟小池,池中菡萏娉婷。分明闹市里,却若俗尘外。园子的主人,便是今次一行人采访的对象,宏兴花木有限公司陈巧玉。

从“无声的诗”到满园花事

谈起自己的园林盆景的创业史,陈巧玉介绍说要回溯到早些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自小就对有“无声的诗”之美誉的盆景抱有很大兴趣。于是,还是二十出头的她,便依托当地山林资源,寻找适合的植株,进行移植培育。彼时,盆景在社会上的地位尚属小众,她走在了盆景培育行业的前列。

据陈巧玉介绍,一盆好的盆景的植株需要上百年的生长时间。在这岁月的淘洗中,树干树枝经历腐烂剥落等诸多环节,只留着一层树皮用以输送水和养分,才能形成枯瘦遒劲的骨质来。而要真正成为我们所见的一株株仙风道骨的盆栽,都还要经过年复一年的修剪培养。自然的生养成就盆景的整体枝干形态,而后来的枝叶树冠形状则来自于像陈阿姨和她丈夫的精心修剪,使盆景枝干交错而有参差感。涉及到这一道可历经数年数十年的修剪工序,则又需要人对于艺术美学的感知了。在修剪之前,脑海中得先对树枝未来的形态有所构思,从整体到细节都需考虑。要保持盆景的整洁、饱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每年都需要修剪好几回。

恰是因为这些原因,园子里满眼精美的盆景,都出自数十年来陈阿姨和她丈夫之手。虽然也雇了一些工匠人手,但是始终不放心,“像这些,一旦修错一片就很难弥补,起码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用以弥补这一剪刀的失误。”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商机,山林中的原生素材越来越少。面对这一现象,她在1996年来到乾潭镇,顺应着当年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深入,于镇外围包了一小片田,正式开始了园林绿化方面的创业,也成为乾潭这个小镇上的第一家绿化公司。

看着乾潭镇一步步地成长,也带着乾潭镇的花木文化一步步地发展。她刚到乾潭的那几年,这儿远不如现在热闹。随着镇子的发展,与街道和周边房屋的建设同步,绿化工作也紧跟而上。当初包下的那一小片田已经扩展成了如今将近三百亩的大面积花木种植区。因为丈夫会园林设计,结合这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夫妻俩承包了市政园林的工程建设。在每一项工程项目接手后,认真负责的他们在设计之前都会多次到实地进行考察分析,甚至现场画草图,回来后分析树木种类安排一年四季的花期,使园子里一年四季都有可以欣赏的美景。

愿家家四季花明

恰如之前所提到的乾潭镇的发展那样,刚开始时镇上的大家对绿化的意识相对淡薄。而陈巧玉所开办的绿化公司、引进的盆景绿化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镇里人民的意识。比如在金秋十月镇上一年一度的“万乐节”举办之时,随着近几年文化氛围的逐渐增加,陈巧玉也会在会展上摆起自家的盆栽盆景,向居民们介绍室内绿植净化空气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在向大众传播花草文化的同时,陈阿姨也结识了一大批花草盆景发烧友,闲时互相交流种花的经验,分享淘到的盆栽新品种。而当买家上门时,她也会认真又悉心地向对方介绍管理种植的方法,更欢迎他们在培养过程中有什么疑惑电话或者上门咨询。相比于一些外地运送到这儿出售的盆栽商家,在陈阿姨这儿买花花草草,将有更多的售后保障。当察觉出花草有什么问题时,大可以请陈阿姨帮忙照料几天。

“如果养死了,大不了你把盆子拿来,我这里你看重的哪一盆你再带一株回去。最起码这个盆子不会空在那儿了吧!”陈阿姨希望通过这种种方式,鼓励大家放心地尽多地养些花草植物,为这个世界也增添一份赏心悦目的美。

于未来归去田园

据陈阿姨介绍,她的丈夫喜欢收藏,平时出行最爱的就是跑去乡下村民家中搜罗已经淘汰了的传统农具。她还特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藏品,不说各种陶瓷木质等材料的瓶瓶罐罐,蜂盒、洗脸架、油灯、草鞋、放映机……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猜不出用途的老底子生活劳动用具,原来“材有美,工有巧”名不虚传。

走进陈阿姨家的那几间塞得满满的收藏室,听着她向我们一样样地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与农事的流程,觉得是穿梭在时光凝固了的世界里。这项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实施的计划,是希望将这些都搜集起来,最终建立一个农博馆,让下一代看看前辈们劳动的工具,想象从前他们工作生活的情景,感受他们的智慧,传承农耕文明的传统美。用现在自身的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物质与精神的宝贵遗产。

而这些,就可能需要由陈阿姨的儿子来作为主导,将农博馆与民宿相结合运营,以“幸福地生活”为主要的理念,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建设。“我们嘛,主要还是会继续坚持绿化这方面的工作。”说着喝一口精心冲泡的建德红茶,青瓷白盏,无上清凉。

怀抱着满腔的热爱,栽种苗木、修剪花枝,闲时将收藏着的物件细细把玩,于是企业便不仅仅止于企业,还有文化与精神伴随其发展。于是经济的发展里渗入了人文的气息,生活有了古意。于是气象万千。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