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寿昌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寿昌镇:卜家蓬村
2015-03-01 19:10

寿昌的西北面土地平旷,阡陌纵横,其间零星散落着一些低矮的小山包。以前,无论是田地,还是小山包,大多为寿昌城里的一些财主所有。

清朝末年,一批江西难民流落到寿昌一带,有的在城里干些体力杂活,有些到城外帮人种田。为了方便,在城外种田的在田边山脚搭篷居住,一时间,城西城北出现了很多茅篷,人也越聚越多。人们以篷主人的姓氏来命名这些篷,比如黄姓人搭的篷叫黄家篷,卜姓人搭的篷叫卜家篷。可是现在都把黄家篷写作黄家蓬,把卜家篷写作了卜家蓬。

卜家蓬地处寿昌的西北面,离寿昌城只有两三里路,一直以来,都归寿昌城关镇直接管辖。建国初,成立了一个卜家蓬乡,其驻地选在与卜家蓬隔周溪相望的杨垄山。从此,为了便于区别,改卜家蓬为小卜家蓬。

320国道改道后,从卜家蓬的南面经过;几年前,杭新景高速公路又从卜家蓬的北面擦过,而它的东面又是周溪,卜家蓬就被两条公路和一条周溪围在中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块。内部的山丘与山丘之间又形成了很多山垄,而山垄里又最易建山塘,这里的村落就分布在这些山丘上、山垄间、山坞里和山塘边,从这里的一些村名中,也很容易看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比如在山丘上的就叫上马山;在山垄里的就叫长兴垄、杨垄山;在山坞里的就叫租宅坞、西家坞;在山塘边的就叫月塘下、前山塘。

杨垄山是这一带最大的一个村坊。这里阳光充足,最宜人居,历史上是杨姓人的聚居地,杨垄山之名也由此而来。过去这里有一座庙,叫葛塘庙,初建于后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香火一直很盛。这座庙最后一次被拆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现在,庙基上已建了民居,村里人就在离庙基不远的地方重建了一座庙。

长兴垄与航头的八亩丘接壤,这里土地平坦,千岛湖通用机场就建在这里。

千岛湖通用机场始建于2001年,首期占地面积394亩,2006年5月31日通过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全面验收,是国内建成较早、运行条件最为优越的通用航空机场之一。目前主要为通用航空公司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提供培训、通讯、导航、起降、加油等服务。

机场的东面是前山塘自然村,这个村里有少数姓卜的人,由于从他们的祖上迁过来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七八十年了,加上又没有家谱可寻,所以这里的卜姓与小卜家蓬的卜姓是不是同属一支,村里人也说不清了。

这里的地势比较高,常闹旱灾。每到正月十五,村里人都要开展一项宁龙灯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祈求风调雨顺,年年都有一个好的收成。上世纪中叶,村里人在村后的山脚下建了一批山塘水库,才使这里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在卜家蓬众多的山丘中,有一座山最为有名,此山就是下马山,当地人叫下马山头。民国《寿昌县志》上说:“宋直龙图阁叶三省归乡邑,望此山下马徒行,乡人称其恭谨。”下马山之名由此而来。

叶三省是大同三村人,我在《三村》一文中已经介绍过。

关于叶三省过此山下马徒行的传说有好多个版本,其中一个说法是:

有一年,叶三省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一队随从的陪护下,回大同老家省亲。当他来到下马山(当时此山无名)下时,见这里古木参天,就和随从一起,下马休息。村里人见这么多人在山下休息,都围过来用官话和他们打招呼,叶三省则用寿昌话回应他们。村里人觉得奇怪,这么大的一个官,居然会讲寿昌话,于是也改用寿昌话交谈。这一谈,官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于是就家长里短地说个没完。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叶三省才骑上马,带上随从,一路西去……村里人就把叶三省下马休息过的那座小山称作下马山。

另一个说法是:

绍兴年间(1131—1162)的某一年春天,叶三省回乡省亲。听说叶大人要回乡,这可让寿昌县令兴奋不已,觉得这是个攀官的好机会,于是请来本县头面人物,摆开酒席,单等叶大人到来。叶三省回乡心切,故意避开县城,抄小路从寿昌城北向着老家一路疾行。县令得知后,赶紧带人向西追赶。叶三省见县令赶来,急中生智,下了马,到田里混在农民当中干起活来。县令寻了半天,才在田里寻到叶三省。他见叶三省在帮农民干活,也慌忙下到田里,和叶三省一起干起活来……

当农民得知眼前这位和他们一起干活的人竟是朝庭大官,感动不已。后来,村里人就把村边的这座小山叫做下马山头了。

然而,这个叫了八百多年的下马山头,竟于上世纪中叶的那场“革命”中被改名为上马山,这和把大同的下马桥改为上马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干革命不能下马,只能上马。然而,这一改,把叶三省“望此山下马”人称“恭谨”的原意完全改反了,这么好的一个地名,就被所谓的“革命意识”给推翻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被改得荡然无存。

责任编辑: 邵珊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