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三都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山村走访有感——我的民情日记
2014-11-18 13:39

作为新参加工作的新人,说实在谈什么走访感受觉得非常惭愧,尤其是在实际走访中,我只是老同志身边亦步亦趋的小学生,作此文,实有掠人之美的惭愧。

抽选到东方村作为“驻进访”联系村实在是缘分,去年今日初赴三都时,就被安排为东方村的联村干部,仿佛是冥冥中注定,就要与东方村的村民们紧紧绑在一起。而在这近一年的联村走访中,不但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群众的生活百态,也让我隐隐瞥见了时代发展带给农村社会的别样痕迹。

群众是可爱的。去年今日,作为新晋公务员按惯例在市委党校培训学习,当时前来讲课的童志云老师用她在三都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群众是可爱的”,谆谆告诫着“只要我们能为群众真情付出,就能收获到群众最真挚淳朴的感情”。这种朴素的群众工作经验,在我走访“五水共治”养殖户时确实感同身受。在检查养殖户退养情况时,那些朴实无华的山里汉子一边领着我们查看已被掀去瓦片的养殖房,一边告诉我们,政府要治理水污染,我们都非常支持,尽管当中许多农户还面临着库存生猪无法处理的问题,但还是配合镇村干部把养殖房推掉了。这种感受,如果没有在“驻进访”活动中用心去体会,课堂上老师的教导永远是只是苍白浅显的话语。

然而,生活也是现实的。走访农户遇见的也不总是笑脸,也有面对生活的沧桑无奈的脸庞。由于山区养殖户大都是政策性不强的农民,许多人在“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之后,依然还抱有过去那种能混就混的观点,等到治水工作雷霆万钧下达到基层时,许多养殖户只能忍痛告别养殖业。而部分养殖户由于全部身家都投在畜禽养殖上,因此不得不面临着惨痛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由于年纪偏大,搞规模种植有心无力,出门务工身无一技,因而对“五水共治”工作是百般抱怨,将那张苦涩、无奈的脸色实实在在反馈给我们访户干部。脸色虽然难看,但这也不是群众对我们基层公务员的殷殷期待吗。

而走访之外,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下,农村在步步紧逼的市场经济大潮下日益退守,面临着边缘化的趋势。东方村是高山村,也是典型的空巢村,以往我们调侃空巢村为“386199”部队,而东方村更甚,不大的村落中满眼尽是银色族群,在和老人们聊天时,所反馈的问题各有所异,“生活困难,缺乏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器材,出门就医不便等等”,但毫无例外的眼神中无一不透露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东方村地处偏远,年轻人全都散居在外,或常年不归或异乡定居,老人们则不得不在这深山中寡居独处、抱团取暖,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无以寄托。印象尤其深刻,有一位洪姓老汉下午两点还孤坐在漆黑的小泥房里就着蚕豆喝着黄酒,一问情况,原来老伴十多年前离家出走,一个女儿在江苏打工,就过年时候蜻蜓点水般在家中几日。没谈上几句,他哥哥循声而来,这位60多岁的老汉则是个光棍,家里还有一位90岁的老娘,生活非常的拮据,此时此刻的景像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老无所依”,不仅仅是物资条件上的单调匮乏,还有精神上的无所寄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村在市场化浪潮中时常显的手足无措,部分农村社会则在城市化的步步蚕食下,已经退却到失序消亡的边缘。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时代变革的客观规律,任何个人都无法去改变。当然,如果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将更多地发展资源和视角稍稍从城市转向这些僻域山落,在公共资源分配上多给农村社会一些倾斜,也许就可以让大山深处的老人们生活的更加体面些,让他们也能实在享受到社会进步所带给人的尊严和幸福。(通讯员 叶淳)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