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3817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梅城镇和新叶村入选《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
2023-11-14 08:50

近日,《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正式发布,我市梅城镇、大慈岩镇新叶村成功上榜,分别入选历史文化名镇单项类示范案例、历史文化名村单项类示范案例。

据了解,2023年恰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二十周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于2022年11月启动新一轮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征集工作。经多轮专家评选、现场调研和材料复核,从19个省71个城市推荐的126个优秀案例项目中,最终确定37个项目入选。其中,历史文化名镇类示范案例18项,历史文化名村类示范案例19项。

入选历史文化名镇单项类示范案例的梅城镇,位于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汇合处,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建筑3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8处。其古镇核心区域位于梅城镇北部,背山面水,重点保护范围约占2平方公里。其独特的南、北双塔对峙,东、西两湖点睛的山水空间环境以及州、县双治,南市北坊,十字轴线的城池格局也得以保存,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

梅城镇作为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的起航地,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浙江省诗词之乡、浙江省首批诗词文化旅游目的地、浙江省十佳江南韵味小镇,严州古城景区也获评国家5A级景区。近日,“严州古城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和利用”被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评为长三角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案例。

在组织修编《梅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同时,结合千年古城复兴,梅城镇积极做好传承文脉、构建严州文化载体工作,编制《古城发展规划方案》,在顶层设计上做足文章。通过实施“宋韵严州”文化传世工程,挖掘弘扬宋代严州文化,着力打造宋韵文化标识地,推动文化复兴。其中,复建清朝耳目坊、世科坊等历史牌坊,修缮古建筑30余幢;建成包括戴不凡故居、汪氏民居、金源昌旧址、瓦子街区等在内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主题馆、博物馆以及曲艺剧院、庙宇祠堂等,打造严州文化展示窗口。

梅城镇专门成立了严州宋韵文化研究会,完成《严州历代书画精选》《重逢梅城畅游严州》等书籍编辑,抢救整理《严州图经》,让历史文化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此外,还梳理宋代古迹遗址等,恢复千年古河玉带河,复原南宋严州街景等文化地标,引入文创团队,将澄清门、建德侯坊等作为地标建筑,制作旅游导览和手绘地图,引导游客探寻古城历史,并结合宋韵文化研发文创产品,提升文化生产力。

入选历史文化名村单项类示范案例的新叶村,位于大慈岩镇玉华山脚,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为叶姓家族聚居建筑群。从建村开始,叶氏在此已传了36代,繁衍成一个巨大宗族村落,该村落发展脉络清晰,格局风貌完整,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至今仍保留明、清建筑200多幢,此外还有16幢宗祠、塔、阁等特色建筑,具有极高的徽派建筑研究价值。其中国家级文保点35处、省级文保点27处、普通历史建筑178处,被专家誉为“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

新叶村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村、“十大江南传统村落”榜首、中国最美古村落、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荐景点、第一批浙江省3A级景区村、“美丽宜居·浙江样板”双百村、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连续六届蝉联华东“十大金花胜地”、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我市成立了新叶古村保护利用管理委员会、大慈岩文物保护管理所等机构,派驻专人对新叶古村进行保护。近五年来,修缮了12处历史建筑,实施了智慧消防、安防、白蚁防治和杭派民居示范项目;活化利用了10处闲置民居,如利用有序堂、茶憩戏曲茶馆进行新叶昆曲、婺剧等戏曲展演,利用醉仙居对新叶土曲酒酿造技艺进行展示,改造民居打造穿越照相馆项目,馆内设置了序厅、新叶昆曲、宋朝街市和新叶学堂4个文化展示区。

当地通过整合资源在修缮后的古建筑开展了“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云看房”“云招商”等活动,集中签约引进木雕工作室、剪纸蛋雕工作室、青年企业家交流中心等一批新经济业态。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都将新叶作为乡土建筑研学基地。同时,走出去和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横山天池等景区开展合作,谋求景区一体化。《中国影像方志》《记住乡愁》《爸爸去哪儿》《发现浙江》等栏目都曾来新叶取景拍摄。

古镇古村承载着历史文明,传承着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建立健全古镇古村老街保护利用机制,创新古镇古村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来源:市住建局)

责任编辑: 韩玉洁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