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文章《劳务品牌向优图强》,关注我市草莓师傅把“莓”好“播种”到全国,聚焦“建德师傅”品牌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现转载部分原文如下:
5小时20分钟——每年7月,54岁的穆建林会从浙江省建德市出发,搭乘高铁,一路向北,直抵北京。
在京郊,穆建林承包了10个大棚。土壤消毒施底肥、整地做畦、定植覆膜、植株管理、采摘销售……守着20亩地,他要在这里工作至来年5月。
穆建林的家乡建德,被称为“中国大棚草莓之乡”,已有40余年草莓种植历史。以建德为起始点,在地图上绘制草莓师傅的异地务工“通勤线路”,会发现1.3万名建德草莓师傅,把“莓”好“播种”到了全国27个省区市,甚至远至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以建德为例,当地制定“建德草莓师傅”人才品牌培育实施方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创新院等院校合作,培训“会种能教”的建德草莓师傅。目前,队伍规模已达7000余人。
建德为草莓师傅组织及农资配送中心提供专项扶持,建成四川、江苏、湖北等9省8家建德草莓分会和6家农资配送中心。
2019年,穆建林即将赴京种植草莓时,去了一趟家附近的农资站。“北京。”他报上目的地,工作人员马上递出种植指南,还附赠了适应北方水土气候、应对不同苗情、针对不同病虫害的施肥用药说明。
来自家乡的贴心服务,给了异地创业的穆建林底气。
他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几张育苗田图片。“种苗是草莓的‘芯片’。除了种草莓,我还有很多老乡在四川、贵州、江苏等地育苗。谁的苗壮,我就用谁的。”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一支以“草莓师傅”“豆腐包师傅”“阿姐”(家政服务)为主的“建德师傅”乡土人才队伍,构建了技能培育、就业创业、数字赋能、产业抱团发展的“建德师傅”带农富全生命周期体系,以“小师傅”带动“大富裕”,努力走出一条建德特色的“扩中提低”新路径。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草莓师傅”“豆腐包师傅”等各类“建德师傅”2万余人,带动就业2.2万人。通过全覆盖式的培训,参加培训后开始从事草莓种植、豆腐包等行业的劳动者开始逐年递增,从量变逐渐开始质变,推动促进作用正在显现。接下来,“建德师傅”门类将持续增加,进一步扩面提质增效,逐步向柑橘、严州美食、美发、无人机操作等建德特色产业领域拓展。
培养一人,辐射一片,带富一方。接下来,我市将不断推进乡土人才培育扩面,带动乡村产业整体跃升。
(来源:建德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