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建德三江口还有一个乡镇叫三都 这样的乡村不会衰退一一寻找50年前的家乡味
2019-05-04 14:51

1

或许是笔者地理知识肤浅,有三条著名的大江同时流经一个城市的,在浙江全省只有一个小城市。这就是千年古镇梅城——过去叫严州府的小城。

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不仅流量大、河床宽、河流长、水流湍急,更以两岸秀丽风景闻名天下。当然这指的是笔者孩童时代的江河。

以新安江—富春江为主体的浙西山水,是钱塘江唐诗之路,风光独绝,如诗如画,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历来被人们称为“锦峰绣岭,山水之乡”。唐诗宋词,诗词大佬,曾为新安江、富春江留下名篇几百首。

一直以来,千年古镇盛名之下,人们把三江口只安放在梅城名头上。其实三江口还有一个乡镇,它叫三都镇。梅城居江东,三都在江西,两镇隔江相望,同居三江口,因为梅城名气大,三都却淹没其外。

今天还有一件事也想借机说明。因为笔者在三江口度过少儿时代的整整15年,从当年亲身经历的直观感觉来看,三江口的最准确的位置是在梅城至三都间的一个叫东关的老村落,也是当年颇有知名度的“严东关五加皮酒”的严东关所在地。

新安江清清溪流沿着梅城对面的南峰塔东面奔腾而过,兰江泛黄的溪流在南峰塔的西面顺流而下,两江溪流被连绵群山相隔着各自静静地流淌。南峰塔的山脉延伸至梅城镇的城外一个叫老虎桥的地方,两江在此才开始慢慢会合,然后连接着下流的富春江。三江口由此而生。

老虎桥下来直接连着水埠码头,码头上岸之处就是一个古老的、繁华的、人口稠密的大村落,它的名字叫东关,也顺着严州叫严东关。这可不是一个小村落,更不是纯农村。它是农民居民混杂居住的,有大户人家,有做各种小生意的殷实人家,有一二十家居住在一起的大宗族,更有一个像迷宫似的五加皮酒厂旧址,我们孩童在其间捉迷藏根本就很难找到人的。据说部队一个连在这个厂里安营过。笔者一直生活在外婆家的房子就是在这家大厂房高墙上搭建的一间披屋,绝对居东关村的最核心之位,相当于当下流行的C位。老外婆开着一家馄饨店,店面直对着码头,三都来梅城的人都在这个码头上岸。听老年人说,当年这里是徽商和浙西讨生活的人水路交通的一个贸易集市和物资补给点。

关键之处在于,当年新安江湍急的江水奔腾而下,瞬间就可以把人冲走数米之远。全村的人游泳戏水全集中在这一码头上。那时记得最清楚的是,兰江泥沙淤积的泛黄江水,与三五米也能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清流,各占半边江水在这个码头上面的几百米会合。东关这边的江水清流湍急,对岸的三都泛黄江水却平稳流动,两江河水如泾渭分明一样。我们孩童游到对面的泛黄江水就再也不游过去,而是折返回来顺着清清的新安江水漂着到下个码头。

2

1969年的夏季,因为富春江水电站合龙发电,梅城以下的十几个村,包括东关村将被水淹没,全部移民离开家乡。笔者因为是居民户口,没有与农民身份的同学移至江西农村,而是回迁到今天的千岛湖。

转眼50年过去。今年“五一”到三都镇民宿过节,首次来到了东关村对面的三都乡村。但东关村和沿新安江顺流而下的江东十几个村已经不复存在了。江对面的三都乡村,因为当年离江面有段很长的距离,恰好避开了移民之累而得到完整的保留。

三都乡村并不陌生。孩童时代,曾在这里捡过麦穗、花生,赶过二月半集市,参加过小学的运动会。50年弹指一挥间,再次走进这里的乡村,童年的乡忆往事如面前的江水泛起涟漪,串连起50年前后两头乡村发展的思想与观察。

严东关隔江相望的三都九姓渔村,已经是一个品牌的民宿旅游专业村。依稀记得童年时代,东关村对岸的三都并没有固定的码头,因为水流湍急船摆渡至对岸都会偏下游几百米之处,攀过一个小山坡走上一段路才能到达三都的乡村。如今形成水库江面宽广后紧挨江边的是这个九姓渔村,或许历史上祖辈捕鱼在某个时间里上岸形成了今天的九姓渔村——一个已经很成熟的乡村旅游市场和精品民宿专业村,常常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笔者少年时代,江对岸的三都乡村是纯农村,跟江东的东关村相比,就是一个穷字。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是居民身份,有粮票供应,人也显得高出一等。大概农村太穷,记得老外婆反复叮咛嘱咐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舅舅,千万不要讨农村媳妇。但老人家忘了一个道理,两个舅舅生活的环境里大都是农村的女孩,两个舅舅可以凭借居民身份在农村漂亮女孩中选择意中人,结果都选了家在农村的女孩结婚。

今天站在三都九姓渔村,看到家家户户搞旅游的热闹景象,在一家打麻糍的农户店中,一边抡起四十多斤重的大木槌打着麻糍,一边想着老外婆当年挂在嘴边的话语,仿佛在穿越历史时空隧道。乡村已经不是50年前的乡村了,像九姓渔村的乡村,有了一个兴旺的产业,村民都有一份稳定赚钱的职业,振兴和富裕已经在他们的手上了。

3

感谢当地一位领导干部,安排我们当晚住在三都镇山上的一个叫凤凰村的民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早就改变了过去摆渡的水上交通,汽车开过三都大桥,三都乡村尽在车轮之下。凤凰村的半个小时车程,却让笔者一路看到了三都的几个村落。

乡村在振兴还是在衰退,农民是富裕还是贫穷,看看农村的房子就一目了然了。路过的几个村,差不多清一色的三层新楼房,让笔者耳目一新,令人振奋。

前几日去磐安县方前镇,一个崇山峻岭的乡村,笔者站在沈岙村和里田石两个村里,曾讲过一个观点,一个二十年没有再建过新房的村落,可以说已经衰落了;一个十年没有再建过新房的村落,可以说开始走向衰退。两个村落最终是振兴还是消失,就看村民有无内在动力再回家乡建造新房,或村落有无旅游资源可以让资本进入开发。

在凤凰村和镇头村,尽管仍是年轻人很少的村落,但家家户户都在五六年内建起了新房,一些乡贤返乡养老。笔者大为松了口气,这样的乡村不会衰退,振兴也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乡村发展振兴,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的。眼下的乡村,不再是50年前的贫穷乡村,也不再是10年前的不宜居住的乡村。乡村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干净,山水越来越有吸引力,建造的新房宽敞舒适,生活悠闲惬意。在外漂泊讨生活的人,会随着时间推移返回家乡,也许其后代已经在城市里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这样最好,各得其所,在城乡都能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哲人描述的大同的社会吧。

当然,乡村若把农业发展成为能赚钱的产业,特别是把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起来,在家里就能稳稳地赚到钱,那乡村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要好上很多了。这时候,不要担心年轻人不会选择来乡村创业,不会来乡村选择爱情和家庭,不会来乡村选择永久的生活。

三都乡村恰是这一美好选择的重要时间开始的节点上。开始了,就会走下去;有了目标,就会发展下去。这大概就是一种趋势吧。

4

这次三都乡村节日行,笔者收获的不仅是50年前的乡愁乡味乡思,更看到了一个充满乡村振兴力量的乡村。它是三都乡村中的一个行政村,它叫镇头村。

这是一个充满专业设计理念的乡村。走进村里的第一个感觉,花费40万元设计出来的效果,笔者充分肯定物有所值。

一个旧厂房改造成的文化礼堂,青年旅社,水库展览馆,小人书图书馆,大队食堂,俨然成为一个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足够可以装得下村里产业发展的空间。

漫步村里,故事长廊、时光照相馆、童年记忆跑道,目不暇接。辣椒酱、翠冠梨、蓝莓和茶叶,村里的一系列农产品打的也是镇头大队品牌。

远处山峰的秀丽,村边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游步道把溪流和数据游戏串连在一起,桃园、梨树、蓝莓、茶叶,农业为乡村旅游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

特别让人欣慕不已的是,全村农户在原址新建起来的三层楼房,稍加装修就可得8套中端的标准民宿,而且全村的新房二三两层基本上是闲置着的。

在村头走进老支书的家,两个儿子的房子有16间房间。笔者给他算了一笔账,一个房间按留有余地来算,一年贡献一万五千元,总收入可以超过25万元,相当于机关一位厅处级干部的工资收入。老支书笑着说,有个5万10万元收入,对农村来说很满足了。

镇头村专业设计理念的造型,各项项目投资建造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的成果,农民新建的农房条件,再加上全村优势资源,让这个小山村具备了所有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的条件。

可惜至今尚未出现一家民宿,村民还在为客源而担心,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现象。但实践发展会在一个很短时间内突破这一切,镇头村肯定会迎来民宿发展的新浪潮。

三都乡村尽管不是笔者的家乡,但江对面就是笔者15年少年生活的地方,且这里留有童年记忆和生活痕迹。尽管笔者童年生活的严东关村已经不复存在,但对岸的三都乡村仍是笔者记忆深刻的乡愁所在。

今天,看到三都乡村举目皆是农民建造的新房,看到绚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优质资源,看到三江口给这里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带来的极好机会,曾在这片土地上度过难忘的少年生活的自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遥想未来,期望连连。真诚祝愿梅城古老小城早日再现青春,祝愿三都乡村早日实现振兴,祝愿三江口再度声名鹊起,让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唐诗之路充满勃勃生机。

谢谢三江口!谢谢家乡!谢谢沈先生!


作者徐峻:建德梅城人,原浙江日报集团副总编辑,曾任浙江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浙江报业协会副会长。

在浙江日报长期分管经济报道、理论宣传和新闻评论。最早组织并撰写报道“两山”理论和乡村民宿。特别是在浙江乡村民宿刚刚起步时,就热情地从评论、理论、新闻多角度撰文进行倡导、推进、引领,撰写过上百万字的相关内容作品。

近二年受聘为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重点授课乡村振兴、发展民宿、浙江宏观经济发展、新媒体发展等内容,曾为二十几个省市区干部培训班授过课。并为县市区聘为智库专家,专门为乡村振兴发展作深度调研、规划设计和方案建议。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