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3817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为新赛道赋能 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2024-04-07 09:21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正在浙江全省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解决难题。4月2日,《浙江日报》“深入践行‘四下基层’ 用心服务破解难题”栏目刊登了市委书记富永伟蹲点手记,现全文转载如下。

春耕时节,万物新生。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三农”依然是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提到,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通过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建德作为浙西山区的农业重县,要探索出既因地制宜,又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强村富民县域打法。

春节前,我以强村公司为调研主题,按照“四下基层”的要求,带队到建德大洋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了几家强村公司后,我发现强村公司的联村带农致富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容易困在同一赛道里,难以找到因地制宜的创新路径提高经济效益,缺乏厚积薄发的造血能力。

建德市众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农机服务中心是我们调研的第一站。河源村党总支书记、众联农业负责人何德忠向我展示了他们的“大家伙”——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稻米加工等一体化的机械作业设备,目前可供三河片6个村的农户租用。何德忠说:“包括设备租用和1100亩地水稻种植,2023年我们强村公司合资的6个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都达到75万元以上。”

作为6个村的领头羊,我提醒何德忠,强村公司要具备过硬的造血能力,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好项目和专业的运营能力。仅仅是依靠传统方式种植水稻和租赁设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

对此,何德忠直言不讳,说自己有想法但在实践上犯了难。据他介绍,他们在2023年下半年对下坑湖进行了系统治理,有效提升了水环境后,流转了800亩水田探索稻虾共生养殖产业。他说:“养肥蓝龙虾的关键是温度,当气温低于10摄氏度,蓝龙虾就基本暂停生长并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了。所以自然环境下,我们的产量只能满足一个季度左右的销售,根本打不开市场。”

投资项目好不好,要兼顾风险和收益综合考虑。在现场,我跟他一起算了笔账:目前蓝龙虾的市场零售价稳定在每斤80至120元,比较受江浙地区餐饮店的欢迎。按照这样估算,只要产量和品质稳定,稻虾养殖产业可以做到每亩1万元销售额,仅这一项全年强村公司营收就可以做到800万元以上。

既然是创收的好项目,那就合力解决产量的问题。问题要解决在田间地头,经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要为项目新建控温设施。我向何德忠询问了目前村里已流转、可使用的田地范围,并让他带着去实地考察了一圈,当场定下了项目选址。离开前,我交代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领办该事项,大洋镇农业线配合协办,尽快推进项目建设。

就在这几天,我收到了何德忠发来的消息:“我们计划在周边设施用地上新建的控温养殖场,项目已经在批了,今年的养殖期就能大大延长了。”

看到强村公司沿着新赛道找到创新发展的动力,我很欣喜。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突破口,强村公司必须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而实现这一目标,我感到强村公司还需要配备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人才,完善三资监管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发挥好经济平台作用,将增收致富的效应不仅体现在村民就业上,还要体现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创业的赛道中。

乡村振兴,我们重任在肩,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还有许多资源需要打通,但我相信只要上下齐心,一定能打造更多因地制宜的共富样本。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 唐添琪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