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十个“全国放鱼日”,为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范、有序开展,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浙江省2024年“全国放鱼日”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我市梅城镇澄清门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冬寿,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副主任章捷,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卓齐龙,副市长方华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揭牌启用了杭州首个省级内陆天然水域放流平台,并向3支护渔队授旗。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倡议书,渔民代表(护渔组织)进行了宣誓。
唐冬寿在活动中指出,增殖放流是恢复鱼类种群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有效的手段之一。要做好全程管理,加强科学研究,根据水域环境选择合适鱼种与投放方式;要加强跟踪管理,密切关注和定期检测鱼苗生长情况,开展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增殖放流方案策略;要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增殖放流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参与。
随后,到场嘉宾分批次进行放鱼活动,鳙鱼、鲢鱼、长春鳊等5个品种共十万尾鱼苗通过“水生生物放流平台(梅城)”涌入三江交汇之处,助力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绿而行”。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023年我市共向富春江库区投放各类鱼苗6500万尾,助推水域环境提升与渔业资源恢复。
(记者 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