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教育资讯

微信扫一扫分享

课堂45分钟,最怕老师当“麦霸”
2009-12-14 14:53 来源:杭州日报

 

45分钟的一堂课,除去做练习的几分钟,讲台前的老师一直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中间既有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有整齐漂亮的板书,看得出为了上好这堂公开课,她花了很多心思。

然而,就在评课阶段,教研员一下就切中了要害:“课堂虽然很丰富,但却是老师丰富,而不是学生丰富。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老师的才华,而不是学生的能力,老师挤占了学生的表现时间。”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曾经碰到的一个实例。教研员说,教师如此“一手遮天”的课堂,只会让学生缺乏思考缺乏锻炼,“左耳进右耳出”。

“轻负高质”的课堂,老师不能当“麦霸”!这次在采访多位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时,他们几乎都提到了: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来、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常见动作——

简单问答中

变出“新花头”

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是课堂中最平常的一种对话方式。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能会对学生的回答,仅用简单的“对”或“不对”一笔带过。那么如何对这一常见问答形式稍加变通,让学生有更可发挥的地方?记者问了几位老师。

“学生的回答,是课堂中最丰富最多元最可挖掘的内容。”大关中学的吴红清老师说。每位学生说完之后,她往往会再请一位或者几位同学来点评,前一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如果是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让更多的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很多时候,她会鼓励学生动动笔再回答,口头表达兼顾书面表达。

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张英飞老师,则把学生的回答摆到了一定高度。“凡是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会提醒其他学生,这么好的发言,大家赶紧记到笔记中去。”自己的话能被同班同学记到笔记本上,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张老师说,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如果说文科的回答是一种锻炼的话,那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的回答,更能透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就能看出他们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从而能帮助老师及时在课堂上调整教学。”十五中的数学老师李春梅说。

个性动作——

每堂课有一个三分钟演讲

张英飞老师在她的每一堂课上都设置了一个“热身活动”:三分钟演讲。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上正课之前,先请这位上台来做演讲。“讲什么内容,全由学生自己来定,我就提了一个建议,为了博得演讲效果,内容一定要新,不要老调重弹。”张老师说。

一位同学演讲完之后,再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进行点评,可以针对演讲者,也可以针对演讲的内容。这之后张老师才“姗姗出场”,学生演讲和点评的几分钟内,她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把话题用一句话很自然地从演讲内容衔接到课堂内容上去。“一学期锻炼下来之后,效果不错,学生胆子大了,表达能力强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张老师说。

说说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

如果说张老师设计的是一个开场白,那吴红清老师就安排了一个结束语。在一堂新课结束后,她每次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相当于一个自由讨论时间,一般会有20分钟左右,学生很喜欢来发表观点。”吴老师说,前两天学习的是鲁迅的作品,有位学生的回答让她印象很深刻:“作者的文中都设置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角色,我想这是作者对于未来的一种思考,对于将来社会的一种担忧……”

此外,每学一新课,她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简要概述。“经过加工合成,让课本知识真正转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教研员点评

高明的老师要会放手

“老师不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学生能力的开发者。差的老师是叙述,一般的老师是讲解,良好的老师是提问,优秀的老师是启发,杰出的老师是放手。”在采访市区多位教研员时,不少人都表达了类似这样的观点。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导”,真正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与掌握也正是融化在这一“演”的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关系也决定了教师应是“导”而不应是挤占学生的“表演空间”的“满堂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表现空间。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记者 张向瑜)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