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教育资讯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上马中心小学:竹子有了N种解读
2010-12-25 10:57

    驾着竹竿当马骑,约上伙伴来场爬竹竿比赛,钻进山里拔笋饱口福,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娱乐项目,可孩子们并不知道原来竹子也可以有许多文化内涵可挖。这一点,大同镇上马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想到了,他们把竹子搬进校园,通过课程挖掘“竹文化”内涵,让学生们联系平时的感性认识,生动有趣地在课程中秉承竹精神。

 

    竹子被人们赋予了谦虚、朴素、不屈不挠等文化内涵,上马中心小学50%的学生家中种有竹子,尤其是竹源村的学生几乎家家户户种竹,学生们对竹子自然不陌生,可提到竹子的内涵,却没有几个说得上来。面对特色鲜明的本土资源,上马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经营起了“竹文化”。

 

    “竹笋是竹子的宝宝吗?竹笋怎么长大成竹子的?”去年清明节,上马中心小学的老师带着18名优秀少先队员和十佳少先队员去竹源村的竹山上挖春笋,学生在整个挖笋过程中显得非常兴奋,东边瞧瞧,西边挖挖。对于竹笋跟竹子之间的联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缠着老师讲解。回校之后,孩子们的反应让老师们总结出一点,简单的书面竹子知识灌输只是给了孩子们一个概念,如果没有联系感性认识,竹子的文化内涵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为此,学校融合了美术、综合实践等多种类别的课程将“竹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课堂中。

 

    今年10月初一次美术课上,老师给学生出了以“竹”为主题作画的任务。三四年级学生用刚学会的水彩画、拼贴画表现竹子,高年级学生则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竹子的风韵。虽然学生上交的作品都围绕着竹子这一元素,但部分孩子没有选择描绘竹叶、竹节来表现竹子的风貌,而把“竹”这个主题跟生活联系在一起,画中不乏挖竹笋的生活场景,因为孩子们对竹文化有自己新的理解。如今,学校陈列室收藏着一副学生画作“竹园”,一米多长的展板呈现了熊猫在竹园中啃竹子、大雁飞过竹林、竹笋初长等场景。学生们将竹叶剪成竹杆、小叶片,粘贴成竹子、竹笋的形状,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将这些单独的画整合成完整的场景,还在展板下端用竹片粘贴出栅栏的效果作为点缀,内容丰富的竹园就这样诞生了。透过画作,你随处可见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把脑海中竹子的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创作过程中记住了竹子的美好品质。

 

    跟画作一起被收藏的还有学生亲手制作的竹子工艺品,竹快板、笔筒、储蓄罐、竹简文书、成套的竹子桌椅、众多微缩的生活器具等,那是综合实践老师布置以竹为主题的手工课后收到的玩意。竹工艺品虽然常见,但几岁的孩子发挥想象,亲手制作而成,可想而知过程有多么的不容易。很多孩子与家人一起,花了半个月时间才得出成品。部分工艺品造型奇特,不过那都是孩子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对竹子文化理解的一种方式。

 

    在今年10月举办的校园读书节上,上马中心小学还围绕竹品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识竹知识竞赛、咏竹朗诵比赛、写竹正文比赛、赞竹演讲比赛等等活动,并在读书节上展示了竹工艺品和画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感悟秉承竹的精神。如今,孩子们个个都能道出竹子的品德,还会诵读有关竹子的诗文。孩子会告诉你“竹是君子,因为梅、兰、竹、菊有‘四君子’的称呼。”他要向竹子学习。

 

    课程中融入竹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校长饶建军的初步构想。他打算再花几年的时间,将竹元素与校园环境融合,让学生沉浸在竹香中,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记者 方仙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