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建德四十万农民走上康庄大道
2007-02-01 02:18

    《诗经·尔雅》云:“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康庄就是通达大路的合称。后人便把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称作“康庄大道”,寓意前程似锦。

    走上康庄大道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的夙愿。这个梦想能否实现,怎样实现?在2003年之前,老百姓的心底还很渺茫,毕竟其中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非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市)的财力所能完全支撑。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半时间,老百姓的夙愿真真切切地实现了。2007年1月18日,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康庄工程完成“双百”目标任务奖,这标志着我市提前一年时间完成了康庄工程“双百”任务。从此,我市40万农民走上了康庄大道。

大手笔造就大工程

    2003年3月,市交通局会同各乡镇对全市的通村道路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通村道路1078.3公里,通村率为63.1%;准四级公路为397.6公里,83个行政村265.6公里的路面没有硬化,还有175个行政村总计680.7公里还没有通村公路,那里的老百姓依然过着肩挑背扛的日子。出行难、运输难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老百姓的修路呼声非常强烈。

    2003年,省政府确定了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目标:五年内总投资177亿元,完成550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全省等级公路(准四级以上)通村率达到90%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消息传来后,多少饱受交通困扰的建德农民为之欢欣鼓舞。

    “康庄工程是发展农村经济、统筹乡镇路网、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服务‘三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行动,更是一项为民办好事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在接受采访时,市交通局负责人概括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2003年10月,我市发出了通村等级公路建设的总动员令:在未来五年内投入3.5亿元,2007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建德市康庄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用五年的时间,完成645公里通村公路路基改造,使全市等级公路(省定准四级及以上)通村率达到97%以上;完成770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使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84%以上。

    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康庄工程领导班子,由市领导章舜年担任市康庄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市康庄办设在市交通局,承担全市康庄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有关乡镇、村的工作班子也相继成立。此后,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年都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但是,工程实施的难度却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我市康庄工程点多、面广、量大,施工难度高,具备资质的施工队伍不愿意参与工程招标,有意向的施工队却技术力量薄弱;同时,我市大多数行政村的集体经济较薄弱,康庄工程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可谓是困难重重。市委、市政府不畏艰难,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尽最大努力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康庄工程圆满完成。除了省、杭州市下拨的专项补助建设资金1.903亿元外,我市地方配套资金达1.6亿元。各村也积极挖掘自身力量,不等不靠,举全村之力修路。2003年至2006年底,我市部门补助和镇村配套及企业、个人捐资达3285.17万元。由于多方资金齐相助,使康庄工程在全市得以全面铺开。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市康庄办也倾尽全力,加强工程管理。“巡查监督日志”记录制度、告示牌制度、停工令制度、技术指导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项目取消制度等举措一一推出,使康庄工程面临的技术、质量难题迎刃而解。该经验得到了省、杭州市交通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新体制带来了新优势,有效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谁来保证”等关键性问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手笔、大力气带动大项目,贯穿全市402个行政村总计长1531.8公里的康庄工程,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一气呵成,比预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时间。

农民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又一件大好事

    2004年,三都镇上塘村村支书余爱香获悉康庄工程消息后,马上向镇里申请指标。结果,工作人员的一席话却让她懵了:“除了上级补助资金外,村里还得有一笔配套资金,你们有吗?”其实在当时,该镇排定的康庄工程计划早已上报,指标也已经用完。

    上塘村自古以来不通公路,只能靠种植水稻为生。村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还要走上三个多小时的盘山小路,村民的修路愿望强烈。可是,该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人均收入较低,就连村民子女的读书费用也是千方百计借来的,哪有配套资金?

    “哪怕有再大的困难,公路也一定要修!”村民们积极筹款,出外打工的也慷慨地寄钱回来,35万元钱凑足了。余爱香背着这一袋钱,狠狠地摔在镇康庄办的办公桌上:“这下,有配套资金了,总得给我指标了吧。”被深深感动的市康庄办,立即前往杭州市,从其他县(市)调剂了一个指标给上塘村。这样,长8.5公里、总投资260多万元的路基和路面两项工程,终于在百姓的期盼中顺利开工,并于2005年修建完成。上塘村的毛竹价格也随着道路的建成而水涨船高。原来村里种的毛竹,雇人背下山每50公斤也只能卖到十六七元。如今,村民只要坐在家门口等人上门收购,价格却飚升到30元。几个头脑活络的村民,引进了高山蔬菜基地,正准备大干一场呢;在湖州等地打工的30多个村民也陆续回家创业。

    像上塘村这样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在三都镇还能找出十多个来。到2006年底,该镇已有27个村修建了康庄公路。

    其实,康庄工程在建设时,社会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冷言冷语。有人认为,康庄工程加重了农民的负债,遏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莲花镇江珠村村支书徐建昌却算了一笔账:“一条路,每年能挽回近3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难道还不划算吗?”

    莲花镇樟村、江珠、林茶三个行政村主要以禽蛋业为主,由于道路崎岖,五分之一的鸡蛋要在运输途中破损,经销商们只能望而却步,养殖户们也望路兴叹。此外,三个村的蛋价也比其他村低0.30元一公斤,鸡饲料的运输费还要贵0.20元,每销售一公斤鸡蛋,养殖户要亏损一元钱。三个村的30万羽蛋鸡,年产蛋2500余吨,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并且由于路面狭窄造成车辆事故多发,这样的境况令当地政府和行政村更加坚定了修建林茶公路的决心。

    康庄工程带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例子数不胜数。简单朴实的农民无法用华丽的词藻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却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康庄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之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又一件大好事。”

    为了支持康庄工程,大同镇松溪村主动拆民房;乾潭镇下梓坞村建路征地一律免费;杨村桥镇樟头村村民捧着饭碗在工地上对照公示牌检查公路质量。有许多行政村还规定:修路期间,为了不让新浇筑的路面受到破坏,全村村民将家中的鸡鸭猫狗关好,免得在刚浇筑的路面上留下脚印。

    现代文明在农村播种。一条条公路将城乡连接了起来,潜移默化中,广大农民接受着科学、文明观念的滋养,进而营造起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新农村建设也在大踏步地前进。

立在农民心坎里的丰碑

    在三年半时间里,上级下达我市康庄工程建设计划1531.8公里,实际验收里程1401.9公里,其中路基651.5公里,路面750.4公里。共364条路,517个项目,涉及402个行政村,总投资约3.5亿元,我市的康庄公路建设打了漂亮的一仗。

    驱车在康庄公路上,一路上看到的是笑意写在脸上的沿线农民。他们说,这一条条新修成的康庄路,是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致富路,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路,是一首首流淌在建德大地上的颂歌,唱出了农民对党和政府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过去自嘲“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致富基本没有”的大慈岩镇白山后村公路建成后,在村口挂起了一副“扶贫帮困利在千秋,康庄工程顺应民心”的对联和“共产党万岁”的横幅。这副对联由村民自拟而成,完全发自肺腑,饱含着对实施康庄工程这一惠民政策的深深感激。

    在我市的很多康庄公路旁,都立着一块“功德碑”,上面记录了一个个为修路作出贡献的人的名字或事迹。村民说:“修通村公路,我们盼了一辈子。功德碑上记录的虽然只有一些对修路有大贡献的个人,但党和政府的形象丰碑,早已立在我们的心坎里了。”(建德新闻网记者:吴 鹏 胡燕群 张京波)

责任编辑:杨文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