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2007-03-20 21:33
[本网讯]日前占地20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共计投入600万元的秋梅食品大同倒笃菜及脱水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正式落成,每天有300吨以上的雪菜原料源源不断地从基地农户运往加工厂,投入到自动化清洗腌制灌装生产线,整个加工基地已形成年加工万吨新鲜蔬菜能力。秋梅大同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市加工蔬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全市蔬菜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春天。


    一、我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有坚实的基础


    经过约20年的发展,我市蔬菜产业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菜蓝子工程”,着力解决居民无菜可吃的难题,转变成现在为居民提供丰富、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多种类蔬菜,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居民的蔬菜消费需求。199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3.66万亩,总产值只有611万元,200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52万亩,总产量13.59万吨,总产值5018万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市大田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时间短、效益好、见效快的蔬菜产业在我市迅速发展,不论是大棚蔬菜,还是山地蔬菜、或是冬季加工蔬菜,种植面积都逐年扩大。2006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2.1万亩,是1990年的3.28倍、2000年的1.86倍;蔬菜总产量25.8万吨,是 2000年的1.9倍;总产值3.3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7%,分别是1990年和2000年的55倍、6.7倍,预计到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万亩、总产30万吨、总产值3.8亿元。


    目前在我市已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块状蔬菜经济,建成以寿昌、航头为中心,带动大同、李家的千岛白玉苦瓜、小尖椒等大棚设施栽培的特色蔬菜区块;以下涯、杨村桥为主的部分草莓后作套种的大棚蔬菜区块;以凤凰为中心的凤凰、洋尾、三都、姚村、洋溪高山(包括山地)蔬菜区块;立足本地城镇供应的新安江、梅城、寿昌为主的城镇效区速生叶菜为主区块;以大同、李家、梅城洋尾片的雪菜、豌豆等加工蔬菜原料生产区块。


    我市蔬菜产业不论是种植规模还是产业产值都列居我市种植业之首,对我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村,如航头黄木岗、寿昌大塘边等村,山地蔬菜基地村,如三都风凰、乾潭姚村等村,冬季加工蔬菜基地村,如更楼的过裕山、梅城的洋尾以及大同黄龙、大慈岩新叶村、李家等乡镇的部分村,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蔬菜生产。


    经多年的发展,我市蔬菜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一是建立了较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建有24251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100亩大棚蔬菜基地、6500亩山地蔬菜基地、万亩雪菜基地、5150亩杭州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加工、出口、营销服务组织,在我市农业产业中龙头带动力最大的一个产业,有秋梅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蔡小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家杭州市级龙头加工企业,有与我市建立较为长期关系的从事蔬菜加工出口的浙江中大食品有限公司、杭州捷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金华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外贸企业,有6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一个市蔬菜产业协会,还有一支上百人的蔬菜的返销队伍。三是培育了一批蔬菜名牌产品,我市拥有一个浙江省名牌产品-----秋梅牌倒笃菜、二个杭州市著名商标----秋梅食品、蔡小珍雪菜,还有思农牌、艾溪牌等多个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知名度的蔬菜品牌。四是建立了以市级蔬菜检测为主体,省、杭州抽检为辅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市蔬菜菜办蔬菜速测室、工商建德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分别把好留地待上市蔬菜、学校和宾馆饭店等集体单位用蔬菜、主要集镇农贸市场蔬菜的质量安全检测,确保我市市场供应蔬菜的质量安全,同时还有省、杭州农业部门常年对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质量抽检。五是建立了较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以市农业局蔬菜办科技服务为主体,以蔬菜产业协会会员科技服务为补充,以蔬菜生产企业、大户、合作社和民间蔬菜研究所技术服务为骨干,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我市得到了快速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完善的蔬菜产业体系,为我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之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二、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蔬菜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了重大贡献,但在发展中仍存大不少制约因素,主要是:


    一是从事蔬菜生产的主体规模都较小。由于土地家庭承包制,虽然我市蔬菜产业有秋梅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蔡小珍农业开发公司两家杭州市龙头企业,还有6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万余亩生产基地,但蔬菜生产还是以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为主,小的农户只有几分田地种蔬菜,一般农户都在1亩左右,多的也只有几十亩。大规模上百亩的规模化专业生产还没有。


    二是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我市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与其它农业产业一样,都是50岁及以上年纪文化程度低的中老年人,他们不仅文化科技水平低,而且接收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的是科技文化水平高,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能力强的新型农民。由于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低,造成蔬菜科技普及程度不高,新设施新技术的推广及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


    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我市虽有大棚蔬菜面积4100亩,但与全市12.1万亩的蔬菜复种面积相比,设施蔬菜所占比例太小,绝大部分是露地靠天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承受灾害性天气能力弱。


    四是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低。我市蔬菜主要以小型分散生产销售为主,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经营模式还不适应现代化大市场大流通形势需要。蔬菜营销水平较低,销售体系不够完善;品牌意识较弱,新鲜蔬菜品牌化销售极少。


    五是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市场准入体系不健全。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面不广,推广进展缓慢。蔬菜市场准入机制、质量信息通报机制和追溯制度还未建立。


    六是规范化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全市还未建立一家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各类基地蔬菜进入本市城镇市场渠道不畅,市民吃不到真正的本地产放心蔬菜。


    七是政策与资金扶持不足。我市蔬菜产业虽是最大的种植业产业,但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发展,近年来市政府一直未出台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而一些小产业却有强大的政策资金扶持,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具有十分良好的蔬菜生产生态环境条件。我市地区浙江西部山区,森林复盖率达76%,生态环境良好,有丰富优质的三江水资源,沿江及山区山地土壤和空气优质,十分适宜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备巨大的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潜力。


    其次区位条件良好。杭新景高速公路开通后,我市从原来杭州市郊县成为杭州的郊区,到杭州只需1个半小时,到上海也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上海、杭州原郊区蔬菜基地基本上被征用,二大城市的蔬菜80%以上靠外地输入。高速公路的开通,拉近了我市与上海、杭州的距离,提升了我市的区位优势,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更为我市成为上海、杭州的菜蓝子创造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我市蔬菜产业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蔬菜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较大规模高质量的蔬菜基地,设施生产面积快速推广,有一支从事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四蔬菜产业发展的氛围渐趋浓厚。一方面市政府已制定了一些产业发展政策。另一方面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越来越多,在沿城镇郊区、沿国道(高速公路)、沿山(高山)许多村的农民发展蔬菜的意识和社会氛围十分浓厚,发展的积极性高,蔬菜产业具有较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政策好,将有力地加快我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蔬菜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今后我市蔬菜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主攻质量,以安全卫生为核心,强化产后增值,拓展市场,扩大外销、加工出口比重;发展设施栽培和高山(山地)蔬菜,推广应用蔬菜多样化增效技术,如节水灌溉、高山(山地)微蓄微灌、优良品种、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农残快速检测技术等。


    发展方向:利用科技、设施等促进蔬菜产业向深度、广度进军,获得更大的比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围绕高产、优质、高效三大目标,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作用,培育品牌,加大蔬菜产后产品包装和深加工力度,拉长产业链。


    发展重点:设施蔬菜,建设以寿昌为中心的寿昌、航头、新安江、更楼大棚白玉苦瓜、小尖椒等高效蔬菜产业区块;高山蔬菜,建设乾潭镇姚村片和三都镇凤凰—前源片茄子、辣椒等高山(山地)蔬菜区块。加工出口蔬菜,建设大同、李家、更楼、梅城等地的雪菜、豇豆等加工出口蔬菜原料生产区块。


    五、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主攻质量,以安全卫生为核心,强化产后增值,拓展市场,扩大外销;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突出绿色生产,发展贮藏加工,完善中介服务,建立销售网络 ,形成“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经营市场化、销售配送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格局。


    1、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布局,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继续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充分利用各乡镇(街道)自然区域人文优势,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蔬菜品种,如千岛白玉苦瓜、小尖椒、茄子、番茄、丝瓜、长瓜及高山(包括山地)蔬菜和加工型蔬菜品种。开展蔬菜产业带建设,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蔬菜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土地合法合理流转,将土地向蔬菜生产能手流转,扩大单个主体生产规模,着力发展种植规模在5-10亩种植大户,适度发展1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促进专业化生产。


    2、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提升蔬菜产业


    ①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蔬菜科研机构、协会、合作社、园区、龙头企业在蔬菜科技推广中的带动作用,建立起与蔬菜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强的新型蔬菜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设立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大蔬菜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培育更多的专业从事蔬菜生产的专职菜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菜农随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②进一步加大新优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引进、推广茄果、叶菜、根菜、豆类、瓜类、水生蔬菜等蔬菜新品种,推广应用高山蔬菜“微蓄微灌”、大棚蔬菜微灌、防虫网覆盖、杀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生物农药防治、营养钵育苗、碳氮防土传病害、避雨栽培和遮荫降温栽培、水旱轮作等技术,加快我市蔬菜品种、技术的更新改良、优化升级步伐;加大蔬菜产品的贮运保鲜技术研究和应用,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③增强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与省、市科研单位合作,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不断提高我市蔬菜科技含量。鼓励和引导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组织申报蔬菜科技项目,推进蔬菜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进程。加强科技攻关,着力解决蔬菜生产中连作障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难题。


    3、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蔬菜卫生质量安全。


    ①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当前蔬菜生产已出现总量过剩,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有了更高要求,消费者希望吃到放心营养好吃的绿色蔬菜。而只有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放心营养蔬菜产品,因此要不断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和培训,使广大蔬菜生产者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主动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上规模的蔬菜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同时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推广绿色消费知识,倡导绿色消费,让消费者吃绿色蔬菜,促进绿色生产,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②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一是推进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认真开展无公害蔬菜产地、产品的认定和认证,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规模。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三是建立以大户为主的示范体系,种植大户率先按标准进行生产示范,让一般农民看得见,学得到,使蔬菜标准化生产由点到面推广开来。四是建立新型的标准化推广网络,逐步形成以基层农技站、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为中心,以示范、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标准化推广网络。


    ③加强检测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生产环境的监管。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市销售,从源头上彻底堵住违禁农资进入生产环节。三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各类生产基地要建立蔬菜生产档案,祥细纪录生产管理过程,严格按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四是强化蔬菜产品质量的检测,加强对留地待上市蔬菜农残抽检,在蔬菜产地、销地市场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建立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同时建立并完善市场质量信息通报机制和追溯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要集中处理,一律禁止销售,并追溯到源产地,确保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4、培育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化水平。


    ①培育蔬菜加工产业,增强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培育更多的蔬菜加工企业。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关系,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带动作用。


    ②建立新型流通网络,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发挥营销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的作用,努力拓展流通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培植流通中介组织,在城区建立大型地产蔬菜批发市场,积极探索和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各主要农贸市场设立基地蔬菜专营窗口,实行蔬菜品牌化销售,让建德市民吃上本地放心蔬菜。鼓励发展现代新型物流业态,建立蔬菜配送中心,不断扩大建德蔬菜在杭州市、上海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在各大农贸批发市场,大力宣传建德品牌蔬菜,打响建德蔬菜品牌。


    5、加大政策和财政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蔬菜已是我市最大的种植业产业,再经一年的发展,产值有可能超过禽蛋产业,成为我市最大的一个农业产业。但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未出台对蔬菜产业的扶持政策,也未将蔬菜列入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主导产业提升三年完成后,在明年制订和启动新一轮农业发展政策时,将蔬菜产业列入重点扶持产业,并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高山(山地)蔬菜、设施蔬菜、加工蔬菜的发展,加大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蔬菜农残检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新鲜蔬菜品牌建设投入力度。( 姚金富 严百元)编辑 徐卫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