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三十年变迁]老徐出行史从自行车到私家车
2008-11-18 07:09

    三十多年前,他出行时全靠“11号”。1978年,他省吃俭用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成为当时厂里令人羡慕的快乐单身汉。1991年,一辆二手摩托车使他的代步工具第一次实现了升级。2007年,他家迎来了一名新“成员”,使他加入了建德私家车一族———老徐的交通工具变迁史,勾勒出三十年来建德市民生活出行的变化轨迹。


     凌晨排队买到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今年55岁的老徐,说起三十年来衣食住行中“行”的变化,感慨不已。

    1978年,当时25岁的他在杭州橡胶厂洋溪轮胎分厂上班,作为一名快乐的单身汉,他最大的追求有两样:手腕上有块表,屁股下有匹“马”———自行车。

    据他回忆,当时一辆自行车的价格为180元左右,而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几元,要买辆自行车,需要节衣缩食好一阵子。不仅如此,自行车还不是有钱便能买到的,因为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活用品必须凭票购买,而且要以票据上规定的数量、品牌为限。自行车在当时是紧俏商品,想买一辆好品牌的自行车,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1978年春天,当时社会上正在开展一场至上而下的反对不正之风的大讨论,在此背景下,新安江五交化商店决定向社会公开发放自行车票(按排队顺序)。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的老徐和一位工友第二天凌晨三点就从洋溪出发,步行到新安江。从凌晨四点开始排队,到商店打开大门,老徐他们整整等了四个多小时。虽然如此,一想到马上就能买到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时,兴奋之情完全驱散了因睡眠不足而带来的疲惫。

    票子拿到了,老徐买的是一辆“凤凰18型”自行车,车价是178元,这是他省吃俭用了一年半才积攒下的。在对自行车进行了一番精心装饰后,他和工友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回到厂里。

    “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当时在厂里是很有面子地,那种自豪感不亚于现在开宝马。”时隔30年,老徐回忆起来仍一脸兴奋。

    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了老徐14个春秋,1991的秋天,自行车在他家楼下被人偷走,老徐还为此心痛了好几天。


    “金城”成了工友的“大众情人”


    到了1987年,老徐升任厂中层干部。此时,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摩托车开始驶入人们的生活。但那时候摩托车价格昂贵,动辄上万元一辆,一般人望尘莫及,加上摩托车产量有限,要购买一辆好牌子的摩托车,也是难上加难。喜欢赶时髦的老徐先人一步,1990年,他拿到了摩托车的驾驶执照。第二年,他从一位朋友那里花了1500元买了一辆南京产的70排量“金城”二手摩托车,这种摩托车虽然现在几乎绝迹,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个人有辆摩托车,也是有点自豪的了。
由于怕丢失,老徐常把摩托车停在厂区内,由此引来工友们驻足观看,大家都对车子爱不释手。一时间,来找他借摩托车的人也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体验下新交通工具的便利,“金城”俨然成了大家的“情人”。

    1992年,老徐从杭橡调到建德的单位,那辆“金城”牌摩托车自然成了他出行时的重要交通工具。到了2002年,由于摩托车经常出毛病,他就以200元的价格转手给了一位莲花的农民。2003年下半年,老徐又以近7000元的价格买下自己的第二辆摩托车———一辆崭新的本田雅马哈。



    2007年老徐家迎来了一名新“成员”


    2005年,自称老股民的老徐恰逢了中国股市的又一轮牛市,通过近两年的精心经营,拥有了一定资产性收入的老徐,再一次打算升级自己的交通工具。在家人的支持下,2007年,老徐家迎来了一名新“成员”———一辆上海通用产的家庭轿车。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最初两条腿出行,到脚踩行驶的自行车,再到加油行驶的摩托车,最后到冬暖夏凉的舒适小轿车———无数建德的“老徐”们,都演绎过相似的故事。

    据市交警大队车管所粗略统计显示,到2008年10月,我市的私家车数量为6000余辆,并以每年17%的速度在增长。

    我们还可以发现,行驶于建德大街小巷的车辆车牌,由原先简单的5个阿拉伯数字的排列组合,发展到了字母与数字相结合排列,原先旧式建筑中的“柴间”,在新建筑中已经变成了“车库”。嘈杂的街道,很少听到“叮铃铃”自行车铃声,而是各式各样的车辆发出的马达声。

    三十年,建德人的交通工具在变,三十年,建德人的生活质量也在变。

    建德新闻网记者:胡晓坤 责任编辑:王庚鑫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