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位老公路人的记忆
2008-11-18 15:10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公路的旧貌早已装进了金色的记忆盒。每当我驾车行驶在320国道和杭千高速公路上时,总是感慨万千、浮想联翩。装进记忆盒中的一条条老公路的旧貌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当猪倌”车船运猪时代的公路和水路


    我的老家住在梅城古镇车站旁边,每天清晨都会被汽车发动的声音吵醒。那个时候是60年代初,也正是我7岁上小学的时候。带着对汽车好奇心,每天上学经过车站总要走进去看看汽车的模样,司机的模样。那时梅城车站非常简陋,只有几间矮房,一天也没有几班客车,货车也很少看见。有一次我和邻居的几个同学放学回家,走到离车站不远的公路上(是砂石路)看见远处有一辆客车开过来,只见客车尾部扬起的砂石灰尘,满天飞舞,看不见客车后面的任何东西。我们中间有一位较顽皮的同学拿起一根竹棍横在公路上说:“竹棍让客车轮子压一压,看看竹棍会压得怎么样?”正当大家全神贯注盯住竹棍等客车来压时,忽然听见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客车在离横在公路上的竹棍10米处停了下来,司机摇下驾驶室门窗玻璃,指着我们狠狠的骂道:“没娘教的,找死!”当时把大家惊吓得四处乱逃。我逃回家躲到床下面,等到掌灯时,才爬出来吃晚饭。第二天听同学说,他妈妈对他说,车站里的“头头”昨天傍晚来找我们几个小鬼了,主要是要大人引起注意,加强对小孩子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他母亲还说:“当司机看看很威风,这碗饭不好吃,是一只脚踩在棺材里,另一只脚踩在棺材外的行当。”当时我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后来听车站一位售票的阿姨解释,才知道开汽车存在很大的风险,不小心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尽管如此,司机戴着白手套,握住方向盘,开车的那种威风潇洒的英姿,使我非常羡慕,心里萌芽了长大也要当一名汽车司机的梦想。

  
    70年学校毕业时正逢知识青年下农村的时代,我只有回乡务农。因出工不会干什么农活,被队长派到附近的一个生猪仓库去当“换肥工”。任务是每天按时到生猪仓库拌饲料,用水桶一担一担地挑去喂猪。傍晚还要用自来水把猪圈里的猪粪冲洗干净,再拿干稻草把猪圈垫好,让猪睡得舒服长膘。当然喂猪不是白做的,等垫下去的稻草变成栏粪时,再挑回到生产队的田里当基肥。生产队里会把我每天喂猪让记上3分工,这就是当“换肥工”的真正涵义。


    生猪仓库规模不大,但存栏的生猪确不少,多的时候起码有四五百头以上。除了本地收购来的,多数生猪都是从三都、大洋、麻车、马目等农村生猪收购站收来。由于农村没有公路,只有从水路用船运来的。70年代初物资紧缺,猪肉供应是相当紧张的,除了每天供应镇上肉店出售的几头猪肉外,其余全部运往省城杭州肉类加工厂,保证城市供应需求。当时运往杭州的生猪线路有两条,一条是水路,用运船运输,另一条就是公路,用车运输。生猪仓库离水运码头1公里,离车站站台2公里,水路运输较为便利。用船运生猪,有上船方便、运量大、平稳等优点,但是,运输时间比汽车运输要多两倍的时间。生猪上船前,把猪从猪栏里放出来,再由工作人员用毛竹棍赶到水运码头上,猪通过架在船仓上的桥皮进入船仓。一次发二至三船,运生猪150多头。每只船上必须要派1名“猪倌”押运。出发前船与船首尾相连,加上运其它物资的船加起来有10多艘,由最前面一艘马力很大的机轮拖着向前航行。运猪船一般都是下午出发,梅城到富春江大坝30多里水路,要开4-5个小时。通过富春江电站,船要过大坝船闸才能到达富春江下游。船进入坝闸,然后电厂工作人员把大闸门关上,又将另一边的大闸门慢慢开启,使水位慢慢下降,船也随着水位向下降,最后水位降至大坝下游的水位同样的高度,再把船首尾重新连接起来,由机轮拖向杭州湾。船到达杭州南星桥水运码头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五六点钟了。杭州肉类加工厂派车把船上的猪运到厂里过磅验收,押运人员拿回验收单才算完成任务。中饭时,还可以免费在厂部食堂美滋滋的吃一盘红烧猪尾巴。73年,我第一次当上“猪倌”押猪,也是生来第一次见到杭州美丽的西湖。

  
    公路运猪与水路不同,梅城到杭州的公路是二级以下的低等级砂石路,加上调运车辆也十分困难,用车运输较少。猪上车前,由10多名工作人员,手持毛竹棍,把猪从猪栏里赶出来,4里路,七八十头猪,最少要赶上个把小时,才能赶到车站的站台上。一辆10.5吨的解放牌拖挂车,早已把车厢栏板翻搁在站台上,把猪赶进车厢。为了防止生猪在运输途中因颠簸而跳出车厢,工作人员用两只大网把前后两节车厢罩起来。两个押运人员分别站在车厢里看守。车辆行驶的线路等级低,路面差,砂石灰尘大,120多公里要开上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杭州肉类加工厂。押运人员的黑发变成白发,眉毛也变成白色的,全身上下多是灰尘,远处看来活像一个泥人。


    二、当司机驾车行驶在砂石公路上


    1974年,我有幸被推荐入取浙江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学习,儿时的开车梦得以实现。76年毕业,正式分配省汽车运输公司新登分公司、建德汽车中心站,成了一名专业驾驶员。我驾驶的是一辆可运载3吨重的“小嘎斯”货车。因为运力小,基本上是跑短途,常年累月在县城与农村之间来回运货。70年代由于是国家计划经济,农副产品物资非常紧缺。城镇居民凭票限量供应物资,什么粮票、布票、烟票、糖票等等运用而生。社会上对凭票供应流行:“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的顺口溜。四个轮子是指“汽车司机”,一把刀是指“卖肉师傅”,“白衣战士”是指医院看病医生,“红旗飘”是指当兵的人。这四种人在物资紧缺凭票供应的年代比较“吃香”,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使人羡慕,人头熟,能给人方便,再紧缺的物资通过关系多少都能买一点。


    当时农村支线里的县道,大多是三级以下的砂石路,等级低,路况差,几公里之内没有交会点,要想超车、交会,非常困难。在行驶中如跟上一辆车,他让你超你也超不过去,因为路太窄,只有跟在后面“吃灰尘”。如跟上一辆手扶拖拉机那就更加糟了。拖拉机没有驾驶室,人包铁,机手全身都暴露在外面,机手为了少“吃灰尘”,戴口罩、戴墨镜、戴披肩帽,甚至把耳朵也盖起来,加上拖拉机噪音大,你在后面鸣喇叭超他,他根本听不见,跟上几公里也无法超过去,灰尘让你吃个够。有时经常在路上会碰到汽车驾驶员因超车、跟车同拖拉机驾驶员发生口角,双方争执不休,最后还是归结于路面小、灰尘大、超车难的原因上。


    1979年我换开10.5吨的解放牌拖挂车,经常从建德运生猪到杭州,运水泥到温州、乐清、瑞安等地。去温州,从凌晨4点多钟出发,经金华、永康、丽水,过温州梅岙渡,到达温州。一路上行驶的基本上都是灰尘飞扬的砂石路面,单趟需开10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如果运水泥到温岭、玉环等海边县城,需经过永康石柱翻壶镇大山,经仙居、台州,爬黄岩岭再到温岭和玉环。单趟需要15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夏天气温高,老解放十吨半挂车翻山爬岭,还会碰了发动机化油器气阻,汽油供不上,导致发动机熄火停在坡道上的故障,只有待发动机温度下降,油泵气阻消除,供油正常,才能重新发动起步行驶。如果碰到车子抛锚,不能及时修复,只能停在高山上,做“山大王”了。


    三、小车行驶在改革开放后的公路上


    1978年至2008年,30年改革开放,建德公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八十年代开始,国省道由原来砂石路全部改建为沥青路或水泥路,并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九十年代,国省道主要干线公路提升为一、二级公路。县乡公路均拓宽改建为等级公路。320国道建德段,从1978年底至2000年,进行两次扩建改线。安仁至会泽里全线提升为一级公路,时速由原来的40公里提升至80-100公里。330国道建德段经过了两次拓宽改造,从砂石路拓宽为二级公路,铺筑了水泥、沥青路面。2002-2005年第二次对330国道实施改建,新建了复线,保留老路,设中央分隔带,全线起了一级公路的通行效果。06省道1998年,再次进行拓宽改造,由原来的等外级公路,改建成二级公路,全线铺筑了沥青路面。20省道建德段,也于2006年实施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目前正在改建中。2002年实现乡乡通油路。2006年实施了县道砂改油工程,实现了乡道 以上等级公路,路面全面硬化。彻底改变了县乡公路相对落后的路面状况。2003年至2006年,又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康庄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路路全硬化。四年来,康庄工程建设里程1400多公里,路面700多公里,道路都是准四级以上水泥路或沥青路。通达全市16个乡镇40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近3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村公路里程由78年的274公里,增加到1266公里(含村道),增长了3.6倍。2003年至2006年杭千、杭新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境内沿途连接10个乡镇、街道,贯通6个功能区块、43个行政村,让全市28万人直接受益。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拉近了建德与沪、杭都市的距离,山清水秀的新安江,成了杭州的后花园。运输能力大幅提升,缩短了建德到杭州水果、蔬菜、禽蛋、水产等鲜活产品储运的时间。建德莓农早上采摘的新鲜草莓运上高速,1个半小时就能运到杭州销售。上海的游客4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建德旅游景点旅游。


    建德交通基本上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公路为脉络,铁路、水路为补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开着小车上高速到杭州只要1个半小时,半天就可以打来回。走一级公路只需2个小时,基本实现了“2小时交通圈”。70年代初,用车运猪去杭州,需开5个小时,路难行的砂石路,已成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和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从建德开小车上杭金衢高速,再转金丽温高速到温州、瑞安等沿海城市只需4-5时。开着小车走进建德广褒农村大地和山区,找不到一段晴天灰尘满天飞扬,雨天泥水四溅的砂石路面。取而代之的是准四级以上的水泥路和沥青路面。以往因公路窄小,灰尘满天,车辆交会难、超车难,已成为历史。如今,公路通到家门口,实现了新安江主城区与各乡镇“40分钟交通圈”,农民出行极为方便。从新安江开车回梅城古镇,只需30分钟。70年代,梅城简陋的车站和上下货的站台,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车站一派繁忙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梅城到新安江每间隔20分钟就有一辆快客班车,交通非常方便。回老家漫步在梅城大坝上,寻找70年代用船运猪的水运码头,早已被波光粼粼的江水淹没。梅城严州大桥、三都大桥于2006年建成通车,告别了三江两岸,百姓用船运人、运货过江的历史。


    今天,建德大地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的便利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工业经济,还大力推进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我深信在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公路人的努力下,建德“十一五”交通发展蓝图,会变得更加完美。

    作者:毛银根 责任编辑:王庚鑫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