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小经济”实现“大增收”,5万城乡居民受益来料加工
2016-12-13 14:27

在三都镇新和村的一家来料加工点内,几名女工正低头忙碌着制作伞架,一把把雨伞骨架在她们手中成型。在加工点的最内侧的工作台前,一位带着眼镜头发花白的女工最引人注目。看上去,她是这些女工中最为年长的。这位70岁了还忙着做伞架的人是李宝珠,简单的伞架加工不仅是她和孙女的生活经济来源,更是她的精神支柱。

“李宝珠是来的最早的,早上四五点钟就来了,通常她要干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去。”来料加工点的负责人方和平说。儿子和丈夫的先后去世、儿媳改嫁,家中只剩她和孙女相依为命,多年来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李宝珠一个人的身上。2002年,村书记方和平张罗起了伞架的来料加工,从那之后,李宝珠便在家门口做起了来料加工。来料加工计件结算工资,李宝珠就靠延长工作时间来提高工作量。她说:“我年纪大了,眼睛看的没那么清楚、手脚没那么快,早点来是想多干点活。”

每个月,靠着一件件伞架的累积,李宝珠能为家里带来一两千元的收入。孙女上大学后,李宝珠更是在家里坐不住,她说:“一个人在家里太冷清了,来这里还有人可以说说话,不会闷。”来料加工已然成为李宝珠的生活寄托。

在新和村,有200多人从事伞架来料加工。方和平说:“村里有伞架加工点12个,遍布全村。有的加工点有上百人,有的十多人,这些来料加工点不仅为村民增加了一份收入,更让他们有事可做,不会因为空闲而选择打牌、赌博来消磨时间,邻里之间少了口角,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来料加工因其门槛低,机动性大,被称为“无围墙的工厂”。2016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来料加工业纳入“惠民实事工程”,使来料加工成为开启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金钥匙”。

为了能让更多像李宝珠一样的低收入家庭能够多一份经济来源,市妇联积极开展来料加工推进工作。通过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来料加工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大赛,来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难题,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今年1-10月,全市共组织16期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培训,997人参加培训。据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我市从事来料加工的低收入农户有1692户,共1821人,发放低收入户加工费2430.42万元,人均增收1112元。

从事来料加工的大多是家庭妇女,照顾老人、小孩分散了大部分精力,又或是没有一技之长,在工厂车间找不到适宜的工作。但在大同镇迪亚工场,从事来料加工的妇女既可以带着孩子来上班,有事可以请假回家,全勤也有奖励。在这里从事来料加工的女工一个月能挣三到五千元。负责人廖欢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人已经有6个年头了,在此之前,他的母亲也是一位经济人。

廖欢说,从家庭作坊发展成容纳百人的工场,离不开妇联的帮助。“一开始想扩展规模的时候,缺少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是妇联帮我们争取到了银行贷款。妇联还经常组织我们经纪人去展会参展,对接业务。今年对接的业务每个月增加了20万的加工费。”如今廖欢在大同、航头、梅城等乡镇都设了加工点,一共有300多人帮他加工。

联络外部资源开拓市场,整合内部资源寻求共赢,近年来,妇联在做足增量上下了不少功夫。今年以来,妇联织经纪人赴金华、桐乡、宁波、嵊州等多地对接业务21次,年发放加工费1000余万元;组织经济人参加义博会、华交会等各类展会,深入市场、挖掘业务;引进杭州胜达树脂饰品有限公司、兰溪体育用品厂等来料加工企业,解决170余名妇女劳动力就业,年发放加工费360余万元。

目前,我市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709人,从业人员5.01万人,1-9月发放加工费3.9亿元。今年,我市还成立了来料加工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新安巧手坊淘宝店铺,集批发、零售、展示、对接功能于一体,并开展电商培训,鼓励经济人将传统来料加工与现代电商、微商相结合。

市妇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搭建平台开拓市场、培训引育队伍、立足服务强管理外,她们还将继续做好业务对接、宣传引导,发挥展示展销中心平台作用,把服务做深做细,把事实做好。

(记者 纪婕妤)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