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亲情——我们奋发的不竭动力
2011-03-02 18:26

  引语:他叫周向前,她叫周向红,他们是兄妹,哥哥在德国从事低碳、纳米技术研究和中德科技交流,妹妹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他们早已成了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无数的光环在他们头上闪耀。然而在采访时,当记者想尽力挖掘他们那些令人自傲的骄人成就时,他们同记者讲述得最多的却是小时候的那点“破”事——那份给予他们成长动力的难忘的亲情。

 

  去的那天,并没有下雨,记者连同侨联的五位同志坐在前往上海的车上,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此行的目的除了采访周向前和周向红兄妹俩以外,还要参加一个特殊的葬礼。

 

  中午11时,我们抵达目的地,兄妹俩人同我们简单地打过招呼后,又开始为母亲吴信女士的追悼会忙碌了,见此,我们一行只好商量将采访时间安排在了晚上。

 

  当晚8时,疲惫了一天一夜的兄妹俩带着家属,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高负荷的忙碌和失去亲人的打击,让他们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哥哥周向前,长有一张略带婴儿肥的脸,但细看,却能让人感受到被岁月磨练出的成熟,妹妹周向红,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幅眼镜,恬静的神情透露出一份书生气。

 

  耀眼的成绩

 

  周向前,中国第一家合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策划人之一,从浙江大学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从被选派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深造,到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半导体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周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实力赢取着属于自己的荣耀。1991年,周向前进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院固体研究所,从事半导体超快物理的研究工作。

 

  在这期间,研究所所长柯埃塞尔教授告诉他,中国将来一定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有所作为。中国与德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太需要人才了,他希望周向前能留在德国,为中德合作做些工作。在随后的工作中,周向前先后陪同德国总理科尔、德国巴符州州经济部长斯波利、德国巴符州州长陶益富尔等率领的政府经济代表团,前来中国就促进中德合作进行交流。如今的他,在促进中德合作上越发显得老练,通过在国内策划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致力于让国际先进的技术在中国能够得到发展,让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之路,将国内有潜力的企业品牌推向国际。

 

  周向红,39岁的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在前后十五年的时光里,她在世界一些知名大学中水文学游学,从1988年进入浙江大学后的第二年起,她就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德国图宾根大学,并于1995年拿到了硕士学位,在此之后,她还拿到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并于2003年被哈佛大学授予生物统计系博士后学位。如今在南加州大学当助理教授的周向红,已是美国100个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事业奖、国际优秀青年生物信息学家奖等多项世界级科研荣誉的获得者,2008年周向红迎来了终身教授的提前归属。

 

  而当记者问到兄妹俩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时,周向前却同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们想了解我们的奋斗之路,可以往深层次走,其实我觉得谁出国并不重要,而且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世界更开放了,就连地球都变成村了。母亲去世后,让我们长久以来所思考的问题忽然变得无比清晰,深层次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母亲的背支撑起了他们的天空

 

  周向前说:“我们是在母亲的背上长大的。”从小,周向前一直没有离开过当老师的母亲。母亲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到乡里开会。会议一结束,母亲背起周向前回家,周向前趴在母亲的背上,睡着了。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周向前初中毕业了。那时,高中入学实行推荐制,周围的人都在对他母亲说,你都上过大学了,应该把孩子上高中的名额让出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上学,他母亲蹲在区委书记的门口,和书记理论着这件事,而这一切,都被偷偷躲在墙角的周向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那以后,不管碰到什么难过的坎,周向前都会想想母亲当时的韧劲,然后继续奋发,一路至今。“当时,母亲留给我的,除了蹲着的背影外,还有挂满泪水的面庞。如果没有当年母亲的努力,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了。”

 

  有一天,读初二的周向红,突然收到学校的通知: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学校决定破格让她参加初三的升学考试。当时的周向红那个高兴啊!她想,如果考上了,就意味着能和哥哥同时进入高一读书了。母亲得到消息后,也很高兴,马上开始四处奔走,帮着借初三各科的教科书。由于当年正好碰上初三英语教材改革,英语书一直借不到。此时距离中考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了,为了能让周向红能顺利参加考试,母亲从初三的学生那里借来课本,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整本书抄了下来。第二天早上,周向红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母亲抄的英语书,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母爱就在琐碎的念叨中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出国是一种至高的荣耀,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说着说着,周向前哽咽了。

 

  随着哥哥周向前的出国,1991年,周向红也离开了故土,离开了父母,前往德国求学。在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周向红通过网络电话视频和父母聊天,耐心地听着母亲的念叨,是一份温暖的享受,这样的温暖让周向红足足享受了十九年,每当碰到困难,周向红首先想到的是身后有母亲的记挂,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一定要争口气,让她放心,让她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母亲患病后,一直把病情隐藏着,每个星期的视频交流,母亲都面带笑容。后来,父亲把母亲的病情告诉了我们,可是在和母亲交流时,我们也都把难过深深地藏在心底,尽量让越来越少的定期交流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回忆。

 

  母亲的离去,让我们突然觉得,天空好像一下子变得暗了,我们好像突然失去了重心,四顾茫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记者 周碧辉)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