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大山里的养蜂人王金木
2015-12-01 15:45

近日,记者来到大洋镇青源村汤坞自然村,寻找留在大山里的养蜂人王金木。走了好长时间的山路才来到王金木养蜂的地方,从路上往山沟里看去,高坎上蜂箱一字排开,再高一层又是一溜蜂箱左右排开,山坡上还有一排排蜂箱有序摆放,一个简易的棚子就是王金木休息和放工具的地方。

王金木正忙碌着,看蜜蜂的情况给它们喂食。他的老伴当天有空也上山来帮他收拾棚子,顺便给他烧些菜。王金木说,他们村里原来有270人,30多户,2010年大洋镇下山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启动,青源村是第一批整体搬迁对象,王金木也搬进了位于麻车集镇附近新村的三层小洋楼。本来可以在家里过安稳的日子,可他却牵挂他的蜜蜂们,不忍丢下这门祖祖辈辈传下的手艺,又回到了山里。平日里除了忙着管理蜜蜂,还要自己洗衣服和烧饭,虽然艰苦了些,可他乐在其中。

进山的路旁、大山深处、峭壁上、树上、悬崖下都有王金木的蜂桶,今年他养了140多桶蜂,已经卖掉了80多桶,还有50多桶留下来作为明年发种用。养蜂得靠力气和技巧,为了保证蜂蜜的品质,王金木坚持用最土的方法养蜂,经常要爬上悬崖峭壁上放蜂桶,平日里他就在这大山里跑,蜜蜂飞到哪,他就追到哪。也许是大山养人,也许是蜂蜜养人,王金木虽然年近古稀,但浑身仍透着一股活力。

汤坞的大山里有的是野花,栀子花、野桂花、山桃花、野李花……这些野花是蜜蜂们追逐的对象。养蜂要勤快,技术性很高,蜂桶的位置选得好,收来的蜂就多,今年王金木最多的一个位置收了15桶蜂。而且这个活有季节性,春夏之交和中秋边都是分蜂、收蜂的好机会。王金木说,自己蜂桶养的蜂要分蜂,还要收外面乱分的蜂。收蜂的时候蜂飞得很高,要一窝窝地把它收下来,还要把它安置好,它们才不会逃掉。他经常要爬树和爬悬崖,这山沟沟里的大树上他基本上都爬过,有几棵爬了十四五趟了。

王金木家祖祖辈辈都会养蜂,他养蜂的手艺就是从父亲手上传下来的。这以前是山里人赚点零花钱的手艺,他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光着脚走十多里路到外面去收蜂,养蜂解决了山里人吃糖的问题,还能换钱用。这些年土蜂蜜的价格越来越高,他们养土蜂的也慢慢的把这个变成了一个产业。以前家里养蜂也就养个二三十桶,而现在他是大户了,今年养了140多桶,他们6户养蜂人成立了合作社,其他几乎每家都有几十桶,技术活以王金木为主。

他们养的蜂俗称土蜂,是本地的土种,也是国家保护的物种之一。因为土蜂大多在山区里生活,采集的花品种较多较杂,所以土蜂蜜又叫百花蜜。土蜂蜜中会含有更为齐全的花种物质,所以在颜色上,土蜂蜜的色泽会更深些,香味会更浓些。为了保证蜂蜜的品质,王金木一年只割两次蜜,小暑后一次,秋分后一次。这样蜂蜜的品质好,价钱也比较高,每年所产的蜂蜜都供不应求。今年他收了300多斤蜂蜜,加上卖掉整桶的蜂,收入也有5万多元,日子过了挺宽裕。

王金木养蜂不光是为自己赚钱,还能帮助农业生产。周边种水果的村每年他都会去放蜂,有了足够的蜂采蜜,水果才会长得好。相邻的兰溪有好几个村都有大片的枇杷种植,每年枇杷花开的时候,这些村庄都会打电话来邀请他去放蜂,他在一个村里放上几十桶蜂后就可以回来了,当地的村民都会把他们蜂桶看好。等到枇杷花谢了以后,他才把蜂桶收回来,枇杷花蜜是上等的蜂蜜,价格也卖得好。而种草莓的大棚里,每年都需要放蜂桶,莓农们都会到他这里来买土蜂。可以说建德的草莓产业也有他们养蜂人的功劳。

王金木坦言,自己没有文化,只会养蜂,以前规模小产量低,躲在深山无人问。如今有点名气了,市场需求大了,许多人大老远上门来求购。他计划着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养上200桶蜂。还要打上合作社的品牌,走出去发展,不仅是为了山中这成千上万的精灵,更是为了传承养蜂这门手艺。

( 记者 张京波)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