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常怀一颗感恩心——读《十年塔里木》
2009-09-03 14:38

    读完应慧方的《十年塔里木》,颇有感触。从文中对往事平实而生动的追叙,看到了作者对时代、命运和生活的感恩之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现时代某些感恩缺失现象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共和国历史上值得深刻反思的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的一个重大项目,全国千百万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到农村、边疆去“战天斗地干革命”,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却也是轰轰烈烈的无奈:鲜花红旗如海,歌声口号声震天,广大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然而,到了“四方”的那一“方”,却没有歌曲中那样壮观豪迈的美丽浪漫。“西行万里次子路,回眸家乡何处寻”,环境的巨大反差,加上缕缕乡思,使一些青年开始呜咽起来。崇高而美好的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人们一定会诅咒那个时代。可是在《十年塔里木》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没有对那个时代的诅咒,而是心怀一颗感恩之心来追忆那个时代,文章在叙述了自己与伙伴们在戈壁荒漠上经受了十年困苦磨厉之后写道:“那段经历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工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越发真切地庆幸自己四十多年前的那段经历。”

 

    按照生命科学的理论,在大自然的生灵中,人类能够进化到现在这个程度是非常难得的幸遇,而每个人能在母体投胎更是亿万分之一的机遇,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最好的,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要敬畏生命,感恩命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责怪自己股错娘胎,命运不好。有官场失意的,有考场失误的,有职场失败的,有商场失利的,还有情场失恋的等等,他们往往埋怨自己“八字欠佳,命运多舛”。由于万事归咎于命运,于是有人悲观失望,有人消极沉沦,有人甚至厌世弃生。作者在《十年塔里》中说,因为“我父亲有历史问题”,“母亲一家均在海外,有海外关系”,所以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即使“到戈壁荒原屯垦戍边”,也要经受严格的政治审查,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条件极度低劣的日子里,还战战兢兢,担心“有一天厄运也会落到我的头上”。为了子女,“母亲要我自己选择,可以和家庭断绝关系”。那个时代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有一个训条:“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道路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按常人之见,作者的命运真是不好,不如断绝家庭关系。当时社会上这样的情况也确实不少,为了改变命运,有人不认自己父母,有人易姓改名,有人离家别户。可是《十塔里木》的作者没有这样做。“我爱我的父母,他们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以前的问题是历史造成的,并不是自己的选择,我绝不会和他们划清界线”。在十年屯垦戍边的日子里,由于作者的诚恳勤勉,坚持和努力,原来自以为不是“根正苗红”的人,却被组织上派去“支左”,又被调到“一打三反”办公室工作,还“选中我当老师,实在是我的幸运”。在一次会议上,领导和同志“给我写了很多鼓励和肯定的评语”“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把这份感动和感激一直保留至今”。身处茫茫大戈壁,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之差人皆可想而知。“盐碱水,苞谷糊,萝卜丝,葫芦汤,沙尘暴,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垦荒岁月”。他们吃的住的以及出行的情况之艰难,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劳动之艰苦繁重更令今人难以置信。“艰苦的劳作与边塞山川的阳刚绚丽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没有诗意的坚持,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砺炼,但结局依然是收获”。言词之间,倾注了作者对命运的深深感恩之情。

 

    “感恩于生活”是《十年塔里木》给当今读者一个最有益的启迪。作者如此感恩生活不能不叫人萧然起敬。放眼今天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劳作的状况,再对照《十年塔里木》中屯垦戍边的岁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呢?

 

    读一读《十年塔里木》吧,这是一篇叫人心存感恩的好文章。(甘为牛)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