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艾水悠悠河渡忙
2010-03-23 15:47

(话说寿昌之七)

古时交通,多以舟载,河渡的设置显得至关重要。渡又分官渡、民渡、义渡三类。一般设在主要河口的多为官渡,由当地官府衙门掌管。百姓自费置船行渡收以渡资的为民渡。行善积德者置船酬夫,而不收渡资的称之为义渡。以往的寿昌县艾水之上,这三类渡都有。

据州县志载,寿昌古渡约有十处,第一渡,就是县城与外界往来的朝京渡。朝京渡俗名白艾渡,设在县城东南一里处的白艾畈,初设于唐代。

县治西十里处有村名航川,自梅岭而下的西溪和清潭与松源合流的大同溪在此汇入艾溪。此处古有一渡名航川渡,是艾溪上游的第一渡,为官府所设的官渡。民国《寿昌县志》载:城西十里,杭州通衢大路,向设官渡,乱后改造木桥,今已松败民多病涉。志中所说的“乱后”,指的是清咸丰年间与太平军交战之后。航川渡是通往西南的大渡,寿昌县西南的西坞寨又是驻兵关隘,客往行人都较繁忙。

自航川渡而下,至建德县交界处,设有义渡,时称罗桐埠桐江义渡。此处在南北朝时就设有卫戍关隘,时寿昌人项猛奴勇猛而善水性,被陈朝守卫浦口的周荟收为义子而改周姓,就是《南史》中所说的周文育。卫戍关隘不宜设渡,时至民国二年,才由地方绅商民众募资置船设渡。

航川渡至桐江义渡有近五十里水路,两渡之间另有河渡十处,都设置在人流稠密的河口地段。县城东南半里处设有南溪渡,为嘉靖年间邑人李仲继捐资设置,每年由县衙指派渡夫一名,行渡南北过客,为官民合设舟渡。河村渡为民办小渡,下行数里就是寿昌县东于合渡,此渡置于宋初。于合渡为县东的大渡,渡工酬资由官府支付。

沿于合渡下行五里,是县际重渡新市渡,紧挨着新市渡的是姚湖渡,渡由村人经理,多为村民往返田间劳作之用。更楼古称高街,两晋间为湖岑地域。民国《寿昌县志》载:离县治十五里,傍溪而市,贸易颇旺。更楼市井繁忙,设有更楼渡和上更楼新渡两处。更楼渡由街市商家捐资设置,上更楼新渡设于民国初,是更楼渡的补充。

渡为人忙,舟渡穿梭。明代彭鼎有诗描写寿昌县渡:“一溪新水绿如罗,镇山清风起碧波。来往扁舟人唤渡,满蓬烟雨落花多。”彭鼎的“清泉八景诗”,把寿昌县的古渡描绘得多姿多彩,令人向往。(戴荣芳)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