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穿过奇闻轶事抵达历史——李利忠《潮的人》读后感
2011-06-27 19:17

 

 

在我熟识的朋友中,李利忠以通晓文史、擅撰楹联而令人服钦。他喜欢在某个领域一个猛子扎下去,试图打捞出一些世人忽略的东西,其个性中还颇富中国文人常有的硬气或执拗。因此,当他醉心于历史的迷宫,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寻寻觅觅之时,我们已经有了一种预感,预感李利忠定会在合适的时候从容出手,捧出不凡成果。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潮的人》的推出显然恰逢其时。

有关历史的大部头著作如今早已汗牛充栋,几乎每一部都摆出淘尽典籍、唯我独真的姿势。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往往充斥说教和陈词滥调,缺少新颖的角度和观点,甚至味同嚼蜡,而那些以畅销书的面目出现的“戏说”、“╳朝那些事儿”之类,只能偶尔用来解闷哂笑,当不得真的。事实上,当历史成为一个与商业挂钩的“卖点”之后,以它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已变得形迹可疑。《潮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搞吓唬人的大部头,没有声色犬马的噱头,更没有一波三折的奇案故事,只是一则则名人言行的奇闻轶事,或机智,或宽宏,或隽永,而其主要“看点”,即在于它的独特性和真实性。它近似在热热闹闹的历史角落,捡拾起若干碎片,于此有所感悟,并抵达某种真相。它近似在叱咤风云的人物背后,记录下他们的处世细节,甚至是比细节更细微的毫末,来窥见他们的秉性品格乃至喜怒哀乐,从而更逼近于历史原貌。《潮的人》之所以读起来毫无枯燥之感,不时让人顿悟击节、会心而笑,就是因为李利忠搜集了在通常的史书中很难读到的内容,并加以精心选择和恰当归类。

《潮的人》在封面上,标以“百年来源自浙江的中国底气”字样,无疑是因为近现代史上,浙籍名人占据了半壁江山。收录在此书中的每一位,都曾被历史洪流卷挟,并在洪流狂潮之间潇洒亮相,甚至立于潮头之上摇旗呐喊。《潮的人》的书名即源于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睹见秋瑾的英姿、徐锡麟的壮烈、蒋百里的妙算、弘一法师的悲悯、夏承焘的谦抑、丰子恺对于真善美的膜拜……浙籍名人秉承吴越遗风,他们独有的为人处世之道,在片言只字中似乎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在体现人物个性方面,细枝末节往往与纵横捭阖一脉相承。从这点上说开去,《潮的人》在集中展示浙籍名人个性光芒的同时,提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地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个人的力量该如何融入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重要人物的个性魅力是否真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吉光片羽,其作用及价值前文已有所述,其写作的难度尤其是发现和遴选的难度甚于一般历史著作的撰写。《潮的人》作为“两浙鸿爪”专栏在《联谊报》上连载之时,就有不少读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历史名人故事已被掘地三尺般地反复掏挖,这些陈旧而新鲜的轶事该如何觅得?这与李利忠的博学和执着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获得一条通往宝藏的正确门径。在希腊文中,“历史”的语源与“故事”有着紧密关联,其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显然,它往往也是一个人的发现和思考的记录。在《潮的人》中,很多奇闻轶事似乎只是芜杂之物,不能纳入所谓正统的史书之中,但在李利忠看来,这些被忽视、被丢弃的记载,恰恰才是历史的某种本原和真相,这也是他当时将这专栏命名为“鸿爪”的缘由。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随他而生,随他而灭。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是的,毕竟是一个个个体创造了历史,而每个个体的嘉言懿行都点点滴滴地昭示着历史。一则则奇闻轶事体现着另一种历史的表现方式,而这一表现方式下的历史,无疑更接近于真实,更接近于心灵。

(通讯员 孙侃)

 

责任编辑: 周碧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