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初读《严州历代文辑存》
2013-01-14 18:30

朱睦卿同志编辑的《严州历代文献辑存》一书出版了,我得到一册,读了一遍。因年老体衰,精力不足,只能草草地翻阅,算是初读,今后还要读。初读后的第一感觉,这是一本好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古严州的文化(广义)简史,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严州历史的一本重要资料。

严州府是浙江省过去十一个府之一。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现已并入杭州 。因此,严州这个地名在今天人们的脑海里已渐行渐远,慢慢地淡出了。我揣测,再过一两代人,恐怕除了研究者外,一般人就不记得了。今后要研究浙江地方史,不能不涉及到古严州,写到严州,就不能不借重这本书,所以我说这是一本好书。

该书收集的文章,包括了古严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狭义)、学术、宗教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当时的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在严州工作的人)根据实际情况的记录,或者是自己经办的事以后形成的文字材料,一句话,是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弥足珍贵。我说它弥足珍贵,可以举出事例来说明。

历来都说严州这个地方是“民醇事简,讼少粮完,……易治之善也。”但我们翻开历史书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唐初的陈硕贞起义在睦州(严州),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也在睦州(严州),明代,严州的矿工暴动和民变惊动了朝廷。这是什么原因?一般书中如此说,是剥削阶级剥削压迫农民,农民起来反抗的结果。这话没有错,随时随地都好用。我问一问,为什么方腊起义在睦州(严州)?该书中宋朝的吕祖谦在《为张严州作乞免丁钱奏状》一文说得很清楚:“严之为郡,地瘠人贫,丁盐钱绢额数繁重,民不聊生,……从前官吏明知其害,迫于上司督责之严,汗颜落笔,蹙额用刑……殆无虚日,愁叹之声,闾里相接。强悍者穷寒无聊,散为攘窃,四方遂指严州为多盗之区。非犷俗独钟于此土,盖丁钱偏重于他邦,原其情状,实可怜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明代末年,严州地区在两年之中就闹了三次民变,连朝廷都震动了。当时建德人宋贤在京城做官,为了此事,特别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条议严绢疏》(见该书70页)。标题写道:“浙严困累已极,变乱频闻,恳乞圣明垂念地方,亟选循良府正,早定绢匹织解,以端化源泉,以苏民困事。”疏中说民变的起因,是“起于征收绢匹,扣克过甚,官与民构,府又与县构,遂致激成此变。”一句话,是地方官吏过度勒索老百姓引起的,责任在官不在民。他在这篇奏疏的最后痛心地写道:“臣查严州府自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五年(公元1625年)以后,不知何故,选授者皆日暮途穷之辈,十年于兹,无一自爱爱民者,各属邑尤而效之,遂致酿成大变,以有今日。若非亟得一廉能府正于以表率僚属,陋规必不能除,乱民必不能安,将来不知所终矣!伏祈并饬吏部遴补循良知府,此尤致治弭乱之大款要也。”这话已经说到底了。国家订立的各项制度,是靠各级官吏去执行,没有好的官吏,制度再好也枉然。

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今天作借鉴,所谓“古为今用”就是这个意思。党的十八大精神之一,大抓“反腐但是廉”,对照历史,其义一也。睦卿同志不辞辛苦编辑此书,其志或在兹乎!

(李树帆)

责任编辑: 郭锡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